立即捐款

呸 PLAY - 來自性別異界的靡靡之音

呸 PLAY  -  來自性別異界的靡靡之音

看見蔡依林三個字,你們第一時間會想起甚麼?

周杰倫的舊愛?愛唱快歌的舞孃?還是疑似曾整容的歌手?

然而,從此以後,這一切恐怕不再是掛在她性感舞衣上的標籤。

根據國際音樂雜誌,掛在她身上的最新標籤,是「亞洲版的Britney Spears」,「Katy Perry和Lady Gaga的混合體」。

這是因為她在數月前發表的專輯「呸 PLAY」成功引起了國際高度關注 - 蔡依林憑著這張專輯,一躍成為提倡女權,在性/別議題擁有非一般視野的國際歌手。例子有提倡同志平權的「不一樣又怎樣」,mv從推出至今累積四百萬的點擊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評論每天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加著。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有以下的疑惑:

這種事情,其他歌手如Madonna、Lady Gaga、Beyonce和Lily Allen都一直在做吧,蔡依林做這種事有甚麽值得驚奇?為何她這張專輯會引起那麼多人討論?

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她摒棄了一般令專輯大賣的「打歌模式」。

在一般的亞洲歌壇裏(尤其是香港),歌手通常會選擇大眾化情歌為第一主打,這是因為情歌較易引人共鳴和叫人琅琅上口。

然而蔡依林的第一主打「PLAY呸」卻一反傳統。正如歌名所言,整首歌的調子和節拍都予人反叛,離經叛道的感覺。歌詞更是直接道出歌手人生觀和灌穿全碟的概念 - 「管你小眾大眾我呸/管你是小清新是重口味我呸……/都PLAY」。 歌詞彷彿就在直接對你說:怎麼樣?我這次分明就是甚麼主題都要說都要玩,包括平日被東方社會視為禁忌的性/別題材。再看看這首歌的MV,蔡依林在MV中化身為不同角色,其中一個她飾演的影星(這也在影射她本身的身份)為了吸引媒體注意而向媒體大露胸部。「文藝裝逼亂世盛裝派對」,蔡依林和此曲MV導演通過此曲MV進一步反思身體和性/別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女性就一定要露出自己的身體以吸引他人注意?在各種千變萬化的偽裝之下我們到底是誰?蔡依林這首歌像摑了所有聽眾一大巴掌,在認真的戲謔背後是深層次的反思。

至於其他歌曲則繼續「PLAY」另類概念。如專輯開場歌曲「第二性」便是以女性主義啟蒙者西蒙波娃的同名著作為據,重新解構何謂現代女性 - 這亦是蔡依林心中的理想女性,「想成為誰」就成為誰,不需受自己的身體所局限。歌曲中常出現的 「一」 和「零」除了和「蔡依林」中的「依林」同音,並且意指女性的無限可能性。對於同志又能有另一種解讀模式,想成為一還是零,由自己決定。

歌曲如「唇語」、「I'm not yours」、「自愛自受」和「Miss Trouble」則大談女性自主。如在「唇語」中,蔡依林便以媚惑的歌聲頌讚女性獨特的魅力。「給他一段唇語/啟動他無窮想像力/浪漫關係/引他去追/那得不到的美麗」,蔡依林在此曲一反男為主女為輔的情愛關係,讓女性成為主角,可謂別具匠心;和日本藝壇天后安室奈美惠合作的「I'm not yours」則直道女性並不是男性的從屬品。不得不提的是,二人於此曲的合作亦有另一意思 - 女性自主的概念是跨越國和國之間的疆界的,並不受時空所限。在二人重疊的歌聲中,我們能聽見女性心靈最深處對自身身份的回應和吶喊;專輯的第六首歌曲「自愛自受」更深入剖析歌者內心世界,不但完美結合蔡依林和現代女性的愛情觀,並且讓專輯進入另一個層次:她在此曲運用的聲線聽來悠長,憂怨但帶有堅強的意味,平衡了專輯前半張的濃厚玩味;接著由蔡依林親自作曲的「Miss Trouble」混合中式配樂和西式歌劇風,指出女性並不需根據別人的標準來做自己,只要自己覺得快樂便行。

這亦是她為何是次能在國際歌壇擊起巨浪的原因 - 當其他歌手在他們的歌曲只對上述議題蜻蜓點水,蔡依林卻嘗試以多變的形式把較為複雜但重要的性/別和女性主義概念帶給世界,倘若聽不懂她曲中的詞,不要緊,將陸續全被拍成MV的十首歌曲會用畫面向你細說當中的故事。

談到MV畫面,不得不提到被選作專輯結尾曲的「不一樣又怎樣」。「不一樣又怎樣」請到台灣金馬亞太雙料影后歸亞蕾演繹台灣一對女同志的真實故事,歸在這MV中的澤繹固然到位感人,但蔡依林和林心如在MV中的親吻畫面亦表現出愛的無限可能性。「不一樣/也一樣……/各有各一生一世/亦各有各的温柔鄉/哦愛不是抽象的信仰/有血有汗」,就算性取向不相同,但其實各自的愛也是一樣,那既然愛的本質相同,為何身為少數便要受歧視,便要得不到異性戀者擁有的福利?歌曲的每一字都隨著唯美的畫面刺進每一個聽者的心裡,使我們重新審視愛的真實面貌。這首歌又和位於專輯開端的「第二性」首尾呼應,叫無論直人曲人男性女性也要勇敢做自己,大大提高了這張專輯的完整性。

當眼光遼闊的蔡依林把自己從亞洲這對於很多表演者已經十分龐大的舞台搬到世界的聚光燈下,她同時也在告訴世人:「看!我不需要標籤!我就是自己的標籤!」把所有的面具撕去,你會發現那就是最真實的她。反觀現在許多的樂壇,當頒獎禮淪為一場頒獎機構和藝人公司的政治show,舞術、外貌、藝人年資比歌藝、歌曲內容成為歌手更重要的得獎因素時,我們到底是要支持那些泛濫和內容無物的情歌,還是鼓勵更多歌手和其公司勇於挑戰自己,嘗試將自己眼光擴闊?

在批評歌手不願多作嘗試或嘗試失敗之前,別忘記我們手中的標籤本來便是一把鋒利的刀 - 也許不只是樂壇,現在許多事情之所以一壇死水,除了表演者他們擁有責任,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有潑水的份兒……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