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治當真與你無關? — 教育篇(上)

政治當真與你無關? — 教育篇(上)

除了房屋、物價及公用事業之外,子女教育相信是大部份人士另一個最關心的命題。香港的教育制度在過去二十多年來三番四次改革,每次改革目的都是試圖擺脫以考試為主導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希望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並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教育局及主事教育的一眾官員,他們是否擁有高瞻遠矚的思維為香港建立一套長遠的教育政策培育香港的新一代﹖當政府制訂教育政策的時候,有否參考家長及社會的真正需要及期望而作出策劃;還是把教育政策變成達至政治目的之工具? 本文首先為大家探討幼兒教育至小學的情況,從而了解香港家長面對因教育政策混亂所產生的挑戰及困局。有意為人父母的朋友們,你們準備好未﹖

孩子出生,起跑開始

嬰兒由呱呱落地一刻已開始面對競爭激烈的教育「戰場」。香港政府一直拒絕把幼兒教育視作公共服務,堅持將之定性為私人責任,認為家長可自由為子女選擇學校。由於幼兒教育完全由私人機構辦學,辦學者趁著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態, 都以提供優質教育作招徠。家長們希望為子女鋪路入讀名校,於是各出奇謀以令子女能「贏在起跑線」上,還未懂走路的嬰兒已開始上興趣班了。由於幼兒教育需求非常殷切學費亦不菲,中產家長為了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質素,高昂的教育費用及入學壓力令他們喘不過氣來。2006年政府提出「學券計劃」以資助幼兒教育,但政策卻規定家長只能選擇非牟利的學校才能獲得資助,那等於把一半效益廢掉了。那些經濟環境沒有那麼充裕的家庭,便只能犧牲他們幼兒享有均等且優質教育的權利。由幼兒開始,家庭環境早已把學童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區分了。

學額不均,束手無策

除此之外,全港幼稚園學額分配不當亦令幼稚園學位競爭情況更為激烈。家長們為了取得幼稚園申請表而不眠不休連續幾天通宵排隊已不再是新聞。為了令子女增加取錄機會,家長們往往會為子女報讀數間幼兒園, 稚子及家長們身心都承受著龐大壓力。學額分配不當的情況因近年本地出生率上升及雙非學童數目大增而激化,這情況尤以北區最嚴重。根據教育局的數字,在2014-15學年,全港幼稚園可提供大約24萬個學額,而適齡學童則大約有17萬人,供求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其實只是數字遊戲,因這數字沒有反映單一地區如北區及新生入學人數的供求情況,只作全港性概括而論,非常粗疏。面對如此情況,教育 局局長吳克儉只向市民說雙非學童之名額會逐年減少,問題會在數年內自動解決,因此在2013年起只愴悴推出6項臨時措施暫緩供求失衡問題,完全沒有觸及任何長遠學額分配機制。亦因全港幼稚園全是私立而政府無意參與辦學,教育局根本難以協調各區學位分配,結果對此問題還是束手無策。理應問責的局長,在此際完全不用負責了。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參選承諾是上任後推行包括幼稚園的十五年免費教育; 然而,他在2012年上任至今卻只成立了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研究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可行性, 但具體實行方法卻完全欠奉。政府官員的蹣頇 無能及冷漠,苦了的還是稚子及家長們。

小學入學,競爭更烈

捱過了幼稚園入學,當稚子到了幼稚園二年班下學期,家長們又要開始面對另一場更磨人的戰事: 小一入學。香港的主流官、津教育制度一向都奉行英式的精英教育,雖被詬病過份以考試為主導及只講求學術成績而忽略兒童均衡發展的「填鴨式」教育,但總的來說尚可提供均等教育機會。但這情況因政府在1991年9月起在中學首先推行直接資助(直資)計劃而逐漸改變。由2001-02學年起,直資計劃推廣至小學。直資學校能擁有近乎私校一樣的自主性,當中包括資源調配、課程設計、收生及自行收取學費等。一些傳統津貼名校為了加強收生自主性及增加教學資源,爭相申請成為直資學校,學費亦由以往接近全免驟升至每年數萬元。這些直資新貴,為了收取質素更好的學生,入學面試的篩選過程一年難過一年,由幼稚園開始衍生出來的「贏在起跑線」效應更加大派用場,所謂「貴族」學校亦應運而生。由於愈來愈多傳統津貼名校加入直資學校的行列,本地教育政策又朝令夕改方向含糊,家長們遂漸對留在派位制度裏的官津學校失卻信心,令直資學校及私校的學位需求更大,入學競爭更激烈,學生壓力更大,造成惡性循環。家長為了增強子女入讀優質名校的機會,於是紛紛變成「怪獸家長」用盡方法催谷子女,務求他們能在數千個入學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有些家長因為不認同本地教育制度,不想子女成為「填鴨式」教育的犧牲者,於是安排子女入讀另類私校或國際學校,但那動輒一年數萬至十多萬元的學費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來,最終亦造成了更加多的「貴族」學校,教育制度中的階級分化更為明顯。中產家長即使能負擔昂貴的教育費用,但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能令官、津學校普遍地提供優質教學,家長又何須負擔如此高昂的教育費﹖這會否是因政府的無能而對中產家庭造成的另類剝削﹖至於經濟能力相對較弱的家長則只能聽天由命,寄望子女能從俗稱「大抽獎」的電腦派位制度中獲派頭位志願的學校; 子女若被派到心儀的小學固然歡天喜地,沒有那麼幸運的就只有到處向學校叩門,憂心忡忡。教育局對現時制度中的陋弊並無任向改革方案,而我們的吳克儉局長更加缺乏清晰的教育理念,領導能力存疑。

教育政治, 緊緊相連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更加認同,做父母難,做香港父母更難!香港政府多年來的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教育發展完全違背有教無類丶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而當前香港教育面對眾多複雜問題,政府理應把精力集中放在改善教育制度方面,但我們近年看到的,卻是政府把教育政策重點投放於提倡中港融合的工作上。政府花大量公帑資助本地學校辨內地交流團,又與內地學校建立姊妹學校聯誼關係。在2012年由一本教科書《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掀起的國民教育風波,更加是震動了所有家長及學生的神經。近日由政府牽頭成立的「香港青年軍總會」,以中聯辦及解放軍作為榮譽贊助人,與內地軍政機構關係密切,形象模糊,實在令市民及家長對其成立目的感到非常疑惑。而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早前更指出教育局局長隨時要接受中央及香港社會監督,局長吳克儉只回應說任何意見都會聆聽云云。凡此種種,實在令香港家長非常擔心香港教育政策,是否已逐漸走上為政治服務的道路? 未來的莘莘學子,是否還能保持獨立思考能力? 而主事教育工作的問責局長竟然由一位對教育問題並沒有深入認識的人擔任,這是否在政治任命上「用人唯親」的結果?

家長們是時候好好想一想,政治當真與你無關?倘若家長們擁有一張實質的選票,能夠真正隨自己意願選出為市民負責任的特首及議會代表,任命真正有才能的人作教育主事官員,那香港家長的冤屈才能申訴,千瘡百孔的教育制度才可望有改進的一天。

下文我們會為大家繼續探討政治如何影響中學及大專教育,學術自由,以及新一代的整體命運。

思言行 -- 慎思敢言,以言赴行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