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記張美君教授悼念追思會

記張美君教授悼念追思會

昨天晚上是 Comp Lit Department 為張美君教授而設的悼念追思會。

整個晚上,泛起了無數想法,也驚覺人世就是這樣交織而成,代代影響,世世流傳。

看著陳清橋教授細說她當年和張美君於中大博士班的情誼,慨嘆今晚的陸佑堂或將成為他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一剎。

忽然間,陸佑堂百年來盛載無數前人重要歷史時刻的記憶當湧眼前,劃下世代交織的時代軌跡。當然,也包括2011年李克強訪港,港大管理層如何向政權獻媚的醜態。當年818報告要求檢討港大校委會與校長為首的權力關係,至今未成,而李國章蠢蠢欲動,學術界已現更大危機。

話說回來,張教授的離世固然是The great mind has left us in a sudden,但如此一個投入人世、貢獻無數的女子,為世界創造如此多斑斕色彩的一個人,在離世之時,她的死,無容置疑也將激發同場人的奮發向上,以承Esther未竟之志,以慰Esther在天之靈。看著陳清橋、張美君、及至JASON、Gavin和在場的新生代本科生、橫跨不同年代在不同領域先後受教、共事、與Esther交往的朋友共聚一堂,一種生命互相影響的長河江水,又在今晚回湧至陸佑堂之內。

最不風光的時日,Esther撐起了Comp lit,也是她,帶來了另一個Department的高峰。沒有Esther,沒有今天的Comp Lit,也沒有Department這麼多年來為香港文化界訓練這裡多出色的人才,點滴扭轉我城時而庸俗的思維。

聚會後,聽到一個小故事,知道Esther的丈夫曾經勸一個無志理科的學生嘗試轉投Comp lit懷抱,竟意外成就另一個發光發亮的比較文學學生。有時候,人的意志總是能在時代最艱難不定的時日,洴發出一點意外的光暉。(區教授的回憶:每年中大數學系也會約見學生,會談後,更覺該位同學更適合該些直接解讀文化有關的科目,並著同學再行思索。)

想起為Esther頌讀的《少年神農》節錄。當年在半醒半睡之間讀的文章,今天看來卻是意外真實。

「我們發現,我們的心內產生出一種新的東西,那叫做回憶。在回憶我們嘗試重新創造我們的世界,但原先的那個世界已經不會再回來。」

生命總是折返回頭再向前,我們回憶過去,看見未來,結果觸發當下的行動。Esther永遠活在未來,因為她的過去,會不斷提醒過我們須要尋求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儘使我很同意洛楓的說話,「這個城市就是太多應該死去的人未死去,該活下來的人卻死了,上天是不公平的。」但Esther的自省「每個人都有他的存在意義」,又會往往提醒我們:人,是為了什麼而活?

謝謝Esther,能讓我在大學生涯中遇到這樣一個女子,是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