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外資是否撤離中國?

近期國內有多份媒體報導,外資是否正在撤離的問題?大部份報導指,外資撤離不帶來中國產業空心化。中評社反指,「專家們認為,“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有媒體炒作因素,以此渲染中國投資風險。復旦大學全球投資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袁堂軍分析,因日本是中國外資第二大來源地,許多針對中國的言論正是發源於日本,甚至出現了針對中國的特有詞匯“China Risk(中國風險)”。」

近期外資撤離例子

國內媒體承認,近期外資撤離例子包括:

1. 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宣佈關閉;

2. 手機零件製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老闆積欠1.35億元人民幣跑路,400員工失業。

3. 微軟宣佈關閉位於北京及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部分設備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在東莞和北京兩地的諾基亞工廠將有超過9千名工人失業;

4. 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至位於日本靜岡縣和神戶市的工廠,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計畫把製造基地回遷日本;

5. 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中方反駁

《新華網》、《中通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中國經濟網》、 《新華網》等都曾發表文章反駁中國產業空心化論點。

其主要觀點是:

一,「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產業升級換代的必然反映。低附加值企業撤離有利於結構調整,中國未來仍將是全球最重要的外資投資地。」

二,「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31家,同比增長38.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8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指出,2014年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8%的情況下,中國利用外資“逆勢而上”,增長了1.7%,以1196億美元的利用外資規模首次成為全球第一。」

三,「作為南韓最大的食品企業集團,希傑擁有的食品、生物工程、物流和娛樂四大産業在中國都有投資,目前在中國共有87個分公司、19個加工廠、36個辦事處,員工1.3萬多人。其中國區總裁樸根太説;“我們將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未來5年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將擴大10倍,從而超過南韓本部”。」

四,「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更加積極有效利用外資”。一項重要措施就是進一步放寬對外資的市場準入:今年4月開始執行開放力度空前的2015年版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尤其鼓勵外資投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中國還將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進一步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中外企業一視同仁。」

五,「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還有“網際網路+”計劃等,也讓外資企業感覺到中國製造不僅“遠未褪色”,而且又面臨一個新的“大融合”機遇。」

後記

中國的勞工優勢確是受到挑戰,很多港資小企業已經意興闌珊。從數字看,筆者看不到外資外逃的證據。而且,中國在一路一帶和亞投行的發展是對外資是正面的。

但有一點要留意,日本和美國企業將其中國廠房遷回本土,絕不能以「奔著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來解釋。

通用電氣(GE)計劃在2011年之前,將最新的節能熱水器生產線由中國大陸遷回美國的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並創造當地400個就業機會。安迅公司(NCR)、開拓重工(Caterpillar)等製造業者也有類似的遷廠動作。

福特汽車表示,2012年之前會把日本、墨西哥、印度的工廠遷回美國,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

這裡有部份原因與奧巴馬政府重塑美國競爭優勢的「回歸實體經濟」、「再工業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