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收皮」是俚語嘛?

日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在香港電台節目的城市論壇中,大叫學民思潮發言人黎汶洛「收皮」(連結),有些人認為該詞屬於粗口,王國興本人則指這是俚語。由於鄙生一直以經營網吧維生,常跟三山五嶽之人打交道,對江湖術語也略知一二,遂撰此文解釋「收皮」的詞源、本義及其引伸義。

其實,「收皮」一詞本是番攤檔的術語,所謂「皮」便是番攤的切口。由於香港禁賭已久,年輕一輩的人也甚少玩番攤,鄙生只好先介紹番攤的玩法。以前的人開番攤檔,就在街邊放一張檯仔,檯上鋪一張蓆,在檯上畫一個十字,分成「一」、「二」、「三」、「四」四門,讓賭客下注,然後在蓆上放幾十粒攤子(注:攤子可以是銅錢、圍棋棋子或者衫鈕),便可以開賭局做生意。


圖:古時的番攤檔(圖片源自網絡)

賭局開始之時,莊家會用攤盅(注:攤盅可以是普通找一個碗)隨意蓋走檯上部份的攤子,此舉叫作「出皮」;客人落注後,莊家會打開攤盅,然後用一枝竹仔點算今局的攤子數目,此舉叫作「行皮」;「行皮」是有章法的,莊家拿著竹仔每次一掃,必須掃四粒,四粒一組是為「四個一皮」。粵語揭後語「七個一皮」,意思就是指莊家不按「四個一皮」的規矩亂掃一通,每次掃七粒,隱喻便是亂七八糟的意思。

「行皮」行到最後,看看剩下多少攤子,剩一粒便是押注「一」的贏,剩兩粒便是押注「二」的贏,如此類推。派彩後莊家會將放有攤子的蓆晃動一下,令攤子重新集中在一起,準備開下一局,此舉叫作「收皮」。是故,「收皮」的本義是賭局終結的意思,跟口語「玩完」差不多的意思。

由於「收皮」有「玩完」的意味,而開賭之人多為江湖中人,此詞後來便成了江湖中人的詈詞和暗語,其引伸義的隱喻跟「玩完」、「冚旗」接近,就是咒人去死,然後用那張「皮」(這兒是指番攤檔那張草蓆)草草收屍的意思。以前的窮等人家沒錢買棺材,就用一張草蓆收屍。

誠然,「收皮」不是粗口,本義也跟粗口沾不上邊,不過「收皮」其實跟「仆街」一樣,不是普通的俚語,而是詈詞(abusive language),甚至可以說是黑話。由於「收皮」含有「不得善終」的涵義,算是一種惡毒的咒罵,所以上一代人不會動輒說這話作口孽。即使上一代的江湖中人,也甚少叫人「收皮」。鄙生記得以前認識的一位「叔父」講過,「講數」之時叫對方「收皮」,有着「踩牌頭」的意味,等於「撩交打」。畢竟江湖中人多是求財不求氣,如不打算以武力解決,通常不會無故挑釁對方,所以上一代的江湖人也甚少用上此詞。是故,鄙生看到現在的小屁孩,人講佢又講,滿口黑話,又「kai」又「收皮」,總是大惑不解。

至於王國興,「收皮」即使不是粗口,也是詈詞甚至是黑話,作為一名「尊貴的立法會議員」,有必要用嘛?況且這是一個議政論壇,不是黑社會講數,理應議事論事,叫人「收皮」算什麼回事?當建制派經常拿黃毓民曾在議會上講過「仆街」做文章,自己又叫人「收皮」,那便是有口話人,沒口話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