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韓的發展危機

昨天的《星期日檔案》,以「年輕人,你快樂嗎?——南韓篇」為題,探討了當地年輕人的搵工、就業狀況。在片中,我們看到南韓的年輕人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很多人都會積極考取Spec來進行自我增值(Spec是Specification的縮寫,指在求職時需要的學歷、學分、資格證等的統稱),這些「Spec世代」的最大問題是,他們因為要應付各式各樣的考試,令其容易被引導到所謂的「標準」之中,也導致他們的思維容易被固化;而類似的單一模式化,亦「貫穿」在整個南韓社會,例如韓式的整容,或K-POP乏味、機械的節奏,和他們高度雷同的組合形象,都可以從中反映出來。

南韓大學生喜歡到大企業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能在大企業工作,才算是獲得了人生的成功(又是標準化)。因此,很多人畢業後為了通過大集團的面試,他們會投入很多精力和時間成本去準備。這樣的結果,會造成人才資源分配的極度不均,南韓最大的企業不但壟斷了整個市場,也壟斷了人才的資源,而我們知道壟斷的危害影響非常深遠,一家南韓大企業(好比Samsung)出現危機(Samsung自蘋果推出大屏手機,和小米、紅米崛起之後,現在正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整個南韓經濟都會受到拖累;另外,資源的過分聚集,也加深了產業的單一化程度,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到社會不能出現一種「百花齊放」的局面(這從南韓的音樂產業被單一的舞曲組合壟斷可以看到);而且「Spec世代」由於嚮往去大企業工作,自然降低了他們的創業意欲,可正正是創業,更容易發揮到年輕人的創新思維,但南韓的狀況是,很多正值「黃金創意年華」的青年人,都被傳統的「成功」觀念約束了起來,他們即使能夠走入大企業工作,也可能只會被企業固定、原有的一套工作方法,「蠶食」了他們本身所俱有的創意思維。

南韓是一個比中國更傳統、更儒家的地方,他們對長輩、上司的尊敬,或他們滲到入骨髓的等級觀念,使到南韓大企業老闆都有種皇帝般的「高高在上」感。這不同歐美公司的相對平等之關係,當一班剛入職的「Spec世代」有新的意見(即使此意見是真的對公司有好處),也不一定被某些自以為是的上級「聽得進去」,況且,這些等級森嚴的大企業,又籠絡了本國這麼多的年輕人才,從而會造成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儘管南韓表面是一個民主社會,但被帶著封建專制色彩的大企業,壟斷了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絕大比例份額,這個現象,不能說不是一個潛在的危機。

南韓經濟的高速發展,是靠著本國國民的齊心協力、靠著他們拼了命奮鬥的一股衝勁而達成,可在科技時代、在網絡時代,「食腦」、「創新」才是下一步向前發展的關鍵。然而,當「Spec世代」很多都變成了「書呆子」,當大企業依然壓迫中小企的生存空間,當連「要進大企業才算是成功」的思維定勢都未能突破得到,韓國的創新產業又怎能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