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生活得有希望——讀李娟《最大的寧靜》

生活得有希望——讀李娟《最大的寧靜》

新彊阿勒泰作家李娟跟隨彊北哈薩克族牧民居麻一家進入阿勒泰地區沙漠的冬牧場生活,在荒涼貧脊、與世隔絕,只有一片不見邊際的白雪漫漫的、最廣闊的荒野深處渡過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冬。

傳統以來,哈族牧民逐水草而居,四季按時遷徙,按著祖先和土地的生活方式簡單生活:「春天,牧人們追逐著融化的雪線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驅逐著漸次南下。不停地出發,不停地告別。」然而,隨著牧民定居工程的推進,以及國家休牧法令,牧民千百年來順天應地、自律而慎徹的遊牧生活方式正慢慢消失。在不久的將來(或者是現在已經如此),這塊古老、貧脊又廣闊的冬牧場也將被放棄,或者被鐵網圍起休牧。李娟所記的,是最後的冬季遊牧景觀。牧民當然樂得安居一地,不用辛苦遷徙,生命亦較有保障。但定居對於哈族牧民而言是好事嗎?李娟如是困惑。得到的答案是:「定居當然好,但哈薩克都完了」。轉變是否太快呢?「你覺得我們哈薩克受的罪還不夠嗎?」牧民已經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反而作為外人的李娟卻難以接受這樣的改變,這麼突然的大動作,對人們的生活和心理該有多大的衝擊與搖動。

李娟所跟隨的居麻一家,已不是很傳統的遊牧家庭,現代生活已悄然進入傳統的遊牧生活,有電視機,也聽流行歌曲,但在冬牧場的日常生活,骨子裡仍然維持著古老的生活型態及傳統精神。然而無可否認的是,那古老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正在萎縮,現代文明正不斷俏然進入這古老的大地。

李娟寫得生動、細膩,居麻一家、貓狗、牛羊、放牧都活現眼前,流露出對哈族遊牧傳統生活的尊敬以及對這片土地及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生命的熱愛。但在筆調輕鬆幽默之下,慢慢讀著仍然可以感受到冬牧場裡大自然的寒酷以及生活的艱難。寒冬荒野之中,大自然底下,人渺小至極,面對甚麼挫折都得接受,面對甚麼樣的災難都得吞咽,那是最大的寧靜,至寒的孤寂。寒冷雖然痛苦不堪,卻理所應當,可以抵抗,等待冬去春來。剛讀這書的時候,正值工作事務,纏繞心神,總提不起勁看書,失去了日常閱讀的節奏,所以前半段是斷斷續續地看,不太能進入。後來工作暫時喘過氣來,續讀時慢慢捕回節奏,能夠暫時將心神和思緒從現實抽離,瞬間來到彊北阿勒泰的冬牧場,居麻一家的冬窩子。

人生到此刻,已過而立之年,竟甚是平順,已覺幸運。但總難免將生活、工作當下的困難放大而感到煩擾,偏離原有的生活軌跡而感到不安,需時調適應對。然而當讀到李娟筆下冬牧場的種種,頓覺而天地從來廣闊,人竟渺小至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大自然底下,無所謂好,亦無所謂壞,人與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等量齊觀。寒冬難熬,卻總有盡頭,正如李絹寫到:「居麻說,差不多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中旬總會是冬天裡最難熬的日子,不可躲避。再往後,隨著白晝的變長,氣溫會漸漸緩過來。一切總會過去的。是的,一切總會過去,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大自然的規律循環往復,世事亦應作如是觀,如此應能釋然。人有惰性,安於逸樂,但有時總要面對困難,生活才有希望,所謂的「幸福」,才有內涵,才感實在。


《最大的寧靜》

作者:李娟
出版:新經典文化,2014

李絹另有著作《羊道:游牧春記事》、《羊道:游牧初夏紀事》、《羊道:游牧盛夏記事》

伸延:

1. 詹宏志 - 心如明鏡台 ──讀李娟的《最大的寧靜》

2. 汪正翔 - 《最大的寧靜》李娟:沙漠不可形容,自己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