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學亂局透析一:中學縮班背景與教育局歷年措施

中學亂局透析一:中學縮班背景與教育局歷年措施

今年小六升中派位結果,91%獲派首三志願,學生和家長皆大歡喜。然而很多中學卻因縮班風聲鶴唳。暫時,全港縮班41班,5間中學由4班降至3班,36間中學減至兩班或以下。面對學校生存問題,不少瀕危學校派出教師搶生救亡,亦有學校違反不收扣門生的君子協議,期望在本年9月15日前收夠學生維持班數。學校之間爭個你死我活,可謂亂局一片!有說縮班是人口下降的必然結果,但教育局無妥善規劃才是罪魁禍首!

由2004年開始,隨著適齡學童人口下跌,香港已經出現小學縮班殺校潮。政府應該一早預見小學殺校潮很快就會蔓延到中學,及早規劃應付危機。2006年,教育統籌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中學班級結構重整》,[註1] 指出中學學生人口會不斷下降,卻沒有提出任何應對措施。2004至2007年,政府興建了15間中學和10間一條龍中小學,提供約二萬個學額,[註2] 製造大量剩餘學額。結果2006/07學年,11所公營學校中一收生下跌到少於3班,成為中學第一波殺校潮的受害者。

2008年,教育局見縮班問題逐漸嚴重,開始推出一系列措施紓緩縮班問題,包括放寬批核開班人數的準則 (即「開班線」) 、調低中一每班派位人數 (即「減派」) 、調低中一每班學生人數上限,減少學校取錄大量叩門生。[註3] 縱使有以上措施,2008/09學年再有3間公營中學收生少於3班。

2010年,學生人口下降使「上移錯配」逐漸浮現。通常收取第一組別(Band 1) 學生的學校開始獲派較低組別的學生,擴大校內學習差異。同時,有部分不適宜以英語學習的學生都能入讀英中,違反微調教學語言政策的原意。有見及此,教育局採納津貼中學議會於2006年提出的建議,推出「自願優化班級計劃」,鼓勵中學自願由每級五班調整至每級四班。[註4]每級四班已是「自願優化班級計劃」的下限,如果學校規模少於24班,學校將沒有資源開設足夠的選修科給高中生選讀。[註5] 最終220所中學參加計劃。[註6]

2012年,教育局推出三保措施,承諾「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以迎接未來學生人口回升。保學校措施包括降低中一開班最低要求,由三班減至兩班,只開一班的中學仍可申請繼續營辦;容許開辦兩班或以下中一班級的學校參加下年度中一派位時,維持上限3班;2012/13年度開始「區本/校本減少每班派位學生人數方案」,即「211方案」,容許分區學校每班人數分三年再降至30人,開班基礎人數下降至25人。[註7] 另外,教育局將學校縮班而超額編制的教師保留期延長至三年,以保教師,紓緩教育界動盪。

面對學生人口下降,教育局可考慮的方案有三:一、減少每校班數;二、減少每班人數;三、減少學校數目。由2008年至今,教育局採用了前兩個方案,沒有採用第三個方案。直至2014年,教育局仍然保證沒有殺校政策。[註8] 局方認為已採取足夠措施紓緩學生人口下降問題,「三保」之後再無推出新措施。

筆者將於往後文章指出這些措施雖然能保住大部分學校,卻與現今教育政策的目標背道而馳,亦製造一些新的問題。

作者:盧日高,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本文為〈中學縮班背景與教育局措施〉上篇和下篇的合篇,原刊登於2015年7月17日及7月25日《信報》。

註1:《中學班級結構重整》,立法會CB(2)2276/05-06(01) 號文件,段3。
註2:立法會財委會《審核2006至07年度開支預算管制人員的答覆》,答覆編號EMB067。
註3:《配合新高中學制穩定學校發展的措施》,立法會CB(2)205/08-09(01) 號文件。
註4:《紓緩學生人口下降對中學發展影響的措施》,立法會CB(2)182/10-11(03) 號文件。
註5:《中學班級結構重整》,段6。
註6:立法會財委會《審核2015至16年度開支預算管制人員的答覆》,答覆編號EMB067。
註7:《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公營中學在中一派位後整體情況》,立法會CB(4)888/12-13(01)號文件。
註8:《處理中學生人口下降帶來的問題的措施》,立法會CB(4)269/13-14(04) 號文件,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