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讀建築的小確幸

讀建築的小確幸

記得在建築系的第一年,教授跟我們的第一課,就是宣布全年的功課只准用「手圖」,並且不准以電腦軟件輔助。所謂的「手圖」,意思即是只准用手和間尺等工具,以鉛筆或者針筆來繪製的圖。而且,同學只可以用教授特定的 lead-holder 鉛筆,而不可以用傳統的木製鉛筆,或者是機械筆芯的鉛筆。他們對此禁令十分嚴格,如果有同學被發現使用了 lead-holder 外的鉛筆,全幅圖都要重新繪畫。在進入建築系之前,有些同學已經懂得一點電腦繪圖或者美術素描的功夫。然而在教授的禁令之下,全部都排不上用場。

教授的用意,就是要同學們都重新學習以自己的手握筆,在淨白的畫紙上繪畫或的感覺。繪畫的技巧,就好像是在人類的腦部的一種基本技能一樣。我們小時候,很隨便就能繪畫出現實世界中的事物。一個五歲的小孩,輕輕鬆鬆就可以畫出巴士,私家車,父母等等他們經常見到的事物。雖然他們的畫功並非如一個專業的畫家一樣,但在他們所畫的圖畫之中,我們都可以輕易辨認出當中的事和物。繪畫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原始技能。

然而,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都會在教育之下慢慢地喪失繪畫的技能。教授強迫我們用手來繪畫自己的設計,就是要將那個已經遺忘了的技能,重新再挖掘出來,並且加以磨練。畫紙和筆尖之間,存在著一個獨特的磨擦感。每一種不同特性的畫紙,配合不同的畫筆,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老練的建築師都會有自己特定的畫筆。而且他們大部份都會選用一些便宜的畫筆來畫一些草圖,大概是方便自己可以大量入貨,在工作室之中隨處放,方便靈感一到的時候就可以隨時執筆作畫。

比較經典的款式有日本 Pentel 的 "sign" 系列。這種畫筆在香港的建築界中又稱為「大師筆」,但是從來都沒有人知道這個稱呼背後的原因。Pentel 公司的創辦人堀江幸夫,希望製造一支可以如如原子筆一樣方便攜帶,但又好像書寫筆一樣感覺實在的墨水筆。於是他們就研發了 "sign" 系列墨水筆。筆尖所使用的是軟硬適中的纖維,並且以獨特的製作方式定型,使他的筆尖非常耐用,而且軟硬適中。然而,毛細管效應會令墨水從筆尖的纖維流出。而且,如果將筆插在口袋裏頭,墨水會受熱膨脹而從筆尖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款筆的筆身上有一個極細的氣孔,用來調節墨水匣之中的壓力。

「大師筆」在 1963 年推出市面時,並沒有受到大眾的歡迎。Pentel 公司的創辦人堀江幸夫先生將他帶到去美國,輾轉之下獲到當時的美國總統 Lyndon Baines Johnson 手上。他大讚這支筆書寫流暢,令「大師筆」登時聲名大噪。在 1966 年更陪同雙子星號太空船的太空人上太空,零國內外的銷量大增。40 多年後的今日,在各大文具舖仍然可以找到這一支曾經上天下海的墨水筆。

雖然「大師筆」擁有一個霸氣的名稱,但是其實它只是幾蚊一支的畫筆。然而有不少的高樓大廈、經典名作,都是由它所畫的草圖中發展出來的。記得在建築系之中,老師教授經常說 : ‘Let the pencil do the thinking.’ 只要學生有投放足夠多的時間,和自己的畫筆相處,他就可以慢慢引導出學生腦海之中的構想,並且將幻想實在化、形象化。在建築系的教育當中,我認為並不要求同學有特別高的天份。反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視乎學生是否有用功磨練自己的能力。在大學之中只要看看建築系學生的雙手,如果是污糟邋遢、沾滿墨水,就幾乎可以肯定他勤力用功。讀建築急不來,但下過苦功就必定有回報。以自己雙手用心完成一份功課,一個項目。當中的幸福感,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中並非容易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