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村民唔係咁諗之,關於鉛水啟德泛民慘敗

村民唔係咁諗之,關於鉛水啟德泛民慘敗

村民唔係咁諗之,關於鉛水啟德泛民慘敗。從七月至今,一個記者的紀錄。

1. 建制社團催票搶新區 鉛水事件更要泛民盡輸

啟德兩區係新區,本就龍爭虎鬥,再加泛民揭鉛水醜聞,建制更加唔輸得。選前已經漏風啟德北(啟晴)係建制社團緊張催票區,發埋功,到臨選應已鐵票在握。梁婉婷贏係可以想像,但個投票率over 50%且大比數贏,老實講我幾驚訝。呢個多事新區,絕對係有決心催票令揭發真相的泛民輸得徹徹底底,永不翻身。

2. 鉛水非投票考慮 建制成功去政治化

問題不在泛民打鉛水民生議題都贏唔到蛇齋餅粽。出乎意料,訪問過幾位再加觀察,村民真係唔係咁諗:鉛水直頭唔係投票考慮!一來建制後來居上,有錢免費驗水、事事跟足,但都並非重點。建制厲害在成功令街坊感覺「事」與「人」好疏離,只諗解決問題就唔在意前因後果、邊個要負責,再淡化件事件。

呢兩日好多人鬧港豬為左蛇齋餅粽,寧願飲鉛水,其實呢,佢地根本唔知派蛇齋餅粽既人同鉛水有關係。接觸過既街坊,似乎都覺得鉛水係一場「意外」,係因為「政府」(一個含糊的概念,亦唔會理解到承建商同班否決特權法既議員係關事,更別提知道候選人同d議員既政治連繫)有「甩漏」。開頭係擔心,但意外出錯邊個想?人誰無過?有應變措施肯補鑊就即係無事啦,何須咄咄逼人?

鉛水風波,泛民似乎敗在無好好定調,風一轉,令原本公眾健康密切相關既議題,變成一個無人在意既小錯漏。

3. 其他議題關注度不足 追究鉛水似抽水

當選的梁婉婷一如其他出色建制選手,由居民入伙前到選舉都熱心到痴線,成日打電話俾街坊,又派野又優惠又搞活動,攻勢係好受落。除左籠絡,更加係滲緊個印象俾佢地:梁一直都做好多實事,反觀泛民就淨係鉛水先咁大聲(雖然明明地區野唔係無做)。根據街坊講法,搞鉛水可能更加顯得泛民無用,甚至係抽水搞事。

4. 鉛水跟進方式未有讓街坊充權

講開,有樣野想講好耐。 開頭爆出鉛水單野,開左d會員大會,民主黨真係hold會hold到我好鬼憫。好老實講,我感覺就係不斷製造恐懼,要弱小既街坊投靠英雄一般等你打救。咁樣可能係需要既策略,令街坊注意件事同支持你,但如果長期係咁,街坊就同鉛水背後既問題更加疏離,更加唔理解會出事係因為有班當公眾健康係垃圾既官員同唔知幾多利益關係,更加唔清楚自己應有既權利同力量。將街坊置於被動、弱勢位置,等於只鬥邊個「幫」你響鉛水事件上「爭取」得多d(which響資源上一定輸俾建制),更幫政府、建制將事件去政治化,造就第2點的結果。

之後的食水苦主大聯盟我無太多跟進,唔知道響擺街站收簽名、叫人去遊行之外,有幾多組織街坊、讓小市民充權既嘗試,如果有,都似乎唔成功。輸左既民協李庭豐係勤力、有理念、值得欣賞的地區工作者,民主民生同樣關心;訪問間,佢亦分享渴望帶動社區參與既想法,實行時未足理想,實在可惜。

往後有咩事件發生,要諗下,可以如何更有力定調事件,如何令居民消化資訊,如何保持話題熾熱,如何鼓勵、組織他們親自參與抗爭,如何在參與過程之中認識自生活與政治的關係,認清邊個係人邊個係鬼?

5. 蛇齋餅粽不在派著數 更在建立情感關係

呢區的確極多操口音年輕媽媽,但無法確定新唔新移民同結果既關係,我上面訪問到的人都係講純正廣東話。基層、多小朋友、對搬入新區惶恐但感恩(所以亦唔會特別blame政府),呢d係我比較肯定既觀察。

先唔講有無更黑暗既手段,建制要街坊投票,蛇齋餅粽呃呃氹氹,一定有,但真心鍾意同支持佢既我諗一d都唔少。或許最初籠絡的是肚皮,慢慢卻因而收買了心。我觀察係,梁婉婷同好多街坊遠唔只係利益關係,成日見到佢同區內小朋友玩、同師奶吹水,老一輩經過就同佢問好,態度當佢女咁。呢個同區內年輕家庭多同埋新搬入區也許有關。唔係你送得多野俾我我投你有著數,係因為我相信你對我好,我鍾意同你一齊,有咩事我知可以靠你,有活動我好開心同你同樂。短短兩年幾,佢成功建立既,係情感關係。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罵居民飲鉛水飲壞腦、正港豬,但那麼多人長期不意識自己是現有政經制度下的受害者,連明明關乎自己切身健康之事都可被導為與簡單一個行政失誤,正正就是政府與建制好多好多好多年以來用心維持的狀況:小市民與政治隔離得愈遠愈好。特別是基層,他們的資源與資訊更為缺乏,對日常生活與政經制度是否民主、公義之間的關係,更加無從了解。繼續指責長久以來被其生活模式及資訊不足操弄的基層市民「抵死」,不論在選戰策略,或提高公民意識、凝聚社區上皆無補於事,更正中建制派下懷---將「港豬」逼入無知狹窄的世界之中,他們絕對功不可沒。

民主派在選戰中資源遠遠不及建制是事實,地區戰從來不易打,但組織手法上總有可檢討之處;就是直接接觸街坊的規模與頻密程度不及對手,也應加倍重視溝通與建立關係,更不能將選民置在被動、受助的位置,否則只會繼續將民生與政經制度分割,永遠留在鬥誰「做得多」的局面。特別是當我們不再將蛇齋餅粽簡化為「派著數」,而是情誼與信任的建立過程,我們便不可以簡單說啟晴居民「貪著數」,而要了解他們對於生活、對於「家」的情感需要;後者,是否單靠金錢堆砌,完全沒有其他方法達到?如果不是,即使沒有資源帶來的便利,可如何與街坊建立情感?有心下屆參選,或協助社區組織的人,或可一同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