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天堂無門》:在最絕望的環境,擁有最堅定的信念(文:庸生)

《天堂無門》:在最絕望的環境,擁有最堅定的信念(文:庸生)

文:庸生

個人網頁:
www.facebook.com/hkfilmcritic

匈牙利導演László Nemes的首部電影作品《天堂無門》(Son of Saul),以創新的拍攝手法,讓觀眾體驗二戰時期集中營的絕望,並透過俘虜者們特別是主角,道出人類在絕境中仍能堅持著信念。

猶如與主角一同置身集中營

電影的鏡頭有九成時間是「尾隨」著主角Saul,並集中特寫Saul的臉部表情,背後集中營的不人道情況則多失焦,使觀眾猶如第一身的角度與Saul共同置身集中營。4:3的螢幕營造出Saul被困的感覺,加上有限及失焦的背景,觀眾失去方向感,猶如置身迷宮一樣,加上極具壓迫力的音效,表現出生活在集中營的迷失和無力感。

Saul在影片中不斷被推被拉,被集中營中不同的官員指點,跟隨著Saul的鏡頭亦因而失去方向感地移動。容易迷失且失去自我的環境,Saul仍能一直堅持其信念和目標...

雖然活在絕望之中,但俘虜們仍有信念

猶太人主角Saul,被逼於納粹集中營擔任Sonderkommando的一員。這職位是納粹黨極不人道的設計,Sonderkommando的成員主要是猶太人,他們被逼要協助納粹黨處理屠殺的死者屍體,清洗證據,並於工作滿四個月後一一被處死,可說是納粹黨強逼猶太人在死前成屠殺的幫兇的手段。

等候著死亡的俘虜們,在死前的時間親眼目擊數以萬計的生命被屠殺,並且自己要參與其中,這些人大多已失去信念、甚至失去人性,如Saul所說,他們已經是「死人」。

然而,Saul親眼目擊了一位很可能非親非故、甚至素未謀面的小孩被殺。此時,在他快將完結的人生裡突然出現目標,就是要在生前想盡方法要找「拉比」為這小孩好好埋葬及祈禱,望這小孩能上天堂。在絕望的地獄裡,Saul將信念寄託予上帝,希望實現一個已死的他者於「來生」的幸福。

反觀集中營裡的其他俘虜,其信念是要反抗並逃走,目標是為自己保命,認為主角不理性。主角是為已死者的靈魂得救贖而努力,反抗者則為肉體的存活而打拼。相信不少觀眾會認同後者的做法,更替着力埋葬童屍而不顧自己死活的主角所着急,甚至會遷怒於主角為找「拉比」而差點誤了俘虜們逃出集中營的計劃。但不論是將希望寄托在肉體抑或是精神上、現存者抑或是已死者、自身抑或是他者,最重要的是這些俘虜們在猶如地獄的集中營並非消極地「靜候死亡」,而是有信念、有目標,在絕望的環境裡表現出積極的一面。

即使天堂無門,但也曾為信念作出奮鬥

《天堂無門》這個中文譯名,除了指小孩終歸不能在「拉比」的祈禱下被埋葬。同時指不論將希望寄托在肉體抑或是精神上的俘虜,在以為有希望的情況下,最後也功敗垂成,逃不了納粹黨的魔掌。集中營是人類歷史中最使人絕望的代表之一,這部導演透過這部傑作告訴大家,即使天堂無門,但人類在最絕望的環境之中,也有信念、也有信仰,也曾為信念作出奮鬥,這積極面對絕境的精神值得後世人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