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組織名字看世代更替-列陣、眾志

從組織名字看世代更替-列陣、眾志

約六十年前,工聯會成立,名字是這樣的:香港工會聯合會。

我們是甚麼,我們由香港一群工會聯合組成。

跳到八、九十代,香港即將回歸中國,或受八九民運影響,部份組織名字隱含一種追求,「民主」、「自由」散落在民主黨、自由黨、民建聯、民協等組織上,有些組織寫得更仔細,協進與支援,例如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街坊工友服務處(街工)則取陣地之意,街坊工友作主體。

我們是甚麼?我們爭取甚麼?邁進千禧年代,身份和差異也陸續反映出來。2006年成立的公民黨,不是一般巿民而已,取「公民」一詞,而2011年成立的人民力量,則不取巿民或公民,強調「人民」,配詞以力量,代表人民的力量。同年成立的工黨,則強調工人。至於2010年成立的新民主同盟,強調「新」,象徵與傳統民主派之不同,一種改革的力量。

近年成立的新政治組織,名字更為豐富,以學民思潮為例,名字告訴大家,我們是學生,而思潮則如其學生運動般,有帶動社會改變的含意,可惜,潮進潮退。香港復興會則象徵以香港為根據地,復興華夏文化。

名字豐富而多變,熱血公民,熱血的公民與人民的力量之不同,在於「熱血」這個形容詞也刻在旗幟上,相比起來,本土民主前線與青年新政反而沿用早年的風格,把本土定位、「新」和青年身份列出來。當然,青年新政之「新」,又比新民主同盟的「新」,更加新了。

上述名字的轉變,也隱含民主運動的變化,從「我們是甚麼」到我們的自我認同其實是甚麼,從「我們爭取甚麼」到我們與別人有何不同,直至近日,彷彿又出現新的變化,就是我們的姿態是甚麼。眾志、列陣,名字風格之不同,在於我們爭取甚麼反而不是最重要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故不必再說),而是我們展現怎麼樣的姿態,或反過來,期望群眾感受怎麼樣的我們。

最後,有一個政治組織值得一提,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與中國共產黨一樣,它直接把改革社會的路線提出來,社會民主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