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家教樂:抱不到你

(圖片:Michael Kumm. Creative Commons via Flickr)

自律的確很重要,但要小孩子明白,必先經歷一番漫長的他律過程。往往為免糾纏太久,父母師長索性句句都是命令,更難建立小孩子的自律性。

「不要」、「不好」、「不准」等他律性用語,一來負面,二來久而久之聽的人總會有衝動反問:「為何不可?」同事最近到日本旅遊回港,在回程時跟五歲大的女兒說:「你剛才很乖,自己拿自己的隨身行李。但你剛才也看到,爸爸媽媽兩個人兩雙手都要拿行李。所以有個難題要你幫忙解決。」

女兒嗯的一聲,同事馬上說:「回去的路程都有機會需要提着行李走來走去,如果你睡着了,爸爸媽媽各人各有一雙手,我們可能要在你和行李之間作出取捨。不如回程時你盡量不要睡覺,我們可以玩遊戲,但回到家才睡好嗎?」

女兒想了一會答應了。同事沒有甚麼期望,小孩子有睡覺金牌,金牌一出你真的掉下她嗎?之前用「不要睡覺」這類命令,女兒也是一樣要睡便睡。

不過神奇的事情出現了。雖然同事女兒在整個回程偶有疲態,但基本上也沒有熟睡,最後實現承諾,回到家才倒頭大睡。

看似有點殘酷,但媽媽只是跟女兒說出困難,而女兒決定不睡覺不是他律,而真的是一個屬於自己的決定,是一種自律。最重要的是兩母女沒有互相推卸責備,而是體恤關懷。她們之間不只是關係,而是感情。

文:陳為建 @進步教師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