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一念無明看同行者的角色

從一念無明看同行者的角色

許多人看「一念無明」時帶著沉重心情時,但當我看到其中一幕,爸爸靜靜地派藥予阿東,更裝作不經意地將藥和水推向阿東時,腦中出現許多共鳴,心中有不少苦中作樂和流不出來的淚水...

同行者的掙扎

作為患者的家人或同行者,每天也有一項使命,就是要確保患者按時服藥,深怕他不願吃藥或胡亂吃太多而導致病情惡化。縱使不少人說心病還需心藥醫時,作為不是專業精神科醫生的家人或同行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判斷患者是否已有能力不依靠藥物而令自己的心病痊癒。

當面對患者不願服藥的情緒,聽過患者分享服藥令他口苦或腸胃不適等後遺症時,內心不無掙扎是否不要讓他那麼痛苦呢?倘若他不服藥,他是否只需要輔導便能重新回望自己的成長經歷與際遇,尋找其內在的資源而將過往的毒素排出,為自己未來的人生作出新的選擇呢?患者更要學習與這個病了的社會共存,學習不受新的壓力源所產生的毒素而令病情惡化。

作為家人或同行者,每天也在反思自己如何做是好,要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說鼓勵或明白患者的言詞,更要衡量自己的狀態是否已無法應付,思考是否真的要「外判」予他人去照顧自己的家人。

無知帶來恐懼與歧視

小王子金句:「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雖然很少人記得這一點。」無知讓人帶來莫名其妙的恐懼,明明前一刻會感謝和欣賞對方的協助,下一刻只因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便會如臨大敵,開始分不清對方的能力與本性,繼而惡言相向,更努力將對方趕離自己的視線。

作為患者的鄰居、朋友和同事,究竟能否像孩子般擁有純潔的心,明白大家也是「人」,只要我們能彼此坦誠交流、互相學習和關心,我們彼此仍能守望相助,也不會恐懼自己也許有天會因生活壓力太大而患上精神病,因為我們每人也會病,只有及早求醫,並尋求輔導治療心靈便可。

當社會不少人病了而不自知,大家繼續面對生活逼人;工作壓力或公司裁員;照顧家人或升學前途等問題時,每個人也會步向病情惡化。如果因為社會不少人的無知,令我們沒有勇氣正視自己的精神或情緒問題,沒有盡早尋求心靈治療或輔導,結果不少人選擇以死亡來終止一切痛苦,這是我們絕不希望看到。

是非帶來社會集體欺凌

當人們看見「異常」行為時,便會習慣以手機拍攝再上載上網,之後大家便會透過網絡瘋傳未經作實的「是非」,一些自己根本不清楚來龍去脈的事情,甚至公開審判一位自己毫不認識的人。在這個「呃like」的年代,究竟是患者病了?還是這班不理會事件真相,也不理會是否會傷害別人,依靠瘋傳「是非」而找到自己價值的人病了呢?其實每一位參與拍攝或上載到社交網站的人,已成為不少悲劇的幫兇。

口是心非的大愛讓人窒息

不少患者可能因不同原因而為身邊人帶來傷害,身邊人無法寬恕患者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當教會主張愛與寬恕,卻沒有深入了解患者和身邊人的成長經歷和所受的傷害時,勉強以神的力量鼓勵他們需要愛與寬恕,究竟是否只將憤怒以「大愛」包裝成「寬恕」呢?當中的傷痛是否只被壓抑至更深的深處呢?當憤怒與怨恨沒有被真正整理時,患者卻被帶往教會聆聽身邊人那控訴式的分享時,究竟是否為患者和身邊人帶來二次傷害呢?身在教會裡的每一個人,是否只齊聲說一句「阿門」便可將憤怒與怨恨化為烏有呢?對患者來說,口是心非的大愛比起歧視與指責帶來更大的傷害,因為自責由心底不受控制地產生,結果只會令病情更嚴重地惡化。

從事精神健康工作的人要堅守的責任

我不會完全相信藥物可協助患者得到完全康復,因為它治標不治本,我們活在世上總有不同的困擾會令人心靈和精神受傷。不過,我相信有時患者的核心問題未能解決,或是患者未能準備好與困擾他們的問題共處時,藥物是可避免病情惡化。一位好的精神科醫生,他不但會願意花時間與患者傾談,也會安慰和鼓勵患者,信任患者努力克服困難,更不會隨便加藥,除非患者的情況轉差才會傾談是否要調較用藥及考慮入院。

奈何在政府沒有給予足夠資源予精神健康服務下,一位精神科醫生於一個早上接見三十多位患者,如果慢慢地交流便會不夠時間接見患者。入讀醫科的人也越來越少,因為大家會選擇修讀可以「賺快錢」的學科,莫說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成為精神科醫生。在精神科醫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倉促的時又怎能準確評估患者所需要的藥是否能協助其改善狀況呢?

除了醫藥資源不足外,社區也沒有足夠的精神健康服務為患者提供的心靈支援,社區人士也不易接受自己住處附近興建與精神健康有關的服務單位。在種種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建立一個精神與心靈健康的社會呢?儘管我們有不少限制,但從事精神健康工作的人,不論是精神科醫生、社工或患者,仍然要時時提醒自己眼前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能力,只是這一刻需要不同的協助,更要提醒自己藥物非靈丹,絕對需要正視患者的核心問題和心靈輔導的需要。

同行者身心社靈的自強

當我們重視的親友患上精神病,他們生命的支持點會因狀態而不穩,也要花很大能量去應付精神病所帶來的煎熬,努力維持表面與一般人無異,完成他們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所以他們每天也可能會累至筋疲力盡。作為家人或同行者能做的是...

  1. 洗滌自己的心靈,那才能承載對方不想傷害我的言行;
  2. 強壯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任何時候也有精神聆聽對方的「辛苦」;
  3. 加強自己的耐性,讓自己不要焦急要對方盡快正面思維;
  4. 調整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有空間在對方痛苦時陪伴身旁。

但願我們能明白,當我們與患者在生命中彼此遇上,患者也會成為我們生命的支點,我們會從患者身上學習了許多,也讓我們從中有更大的成長。當社會能以平常心看待精神病,社會也有足夠的的資源與支援協助患者渡過難關,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活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