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立身安命,為時代呼喊 —— 張秀賢致香港的家書

立身安命,為時代呼喊 —— 張秀賢致香港的家書

各位香港人、各界友好和前輩:

我是張秀賢,今年廿三歲,剛從中大畢業。我和大家一樣,人生一向很平凡。家住在公屋的我,父母總說這是以往政府的德政。以前不少大人跟我說:「香港是一個世界的奇蹟,誰會想得到一個小小的漁港,發展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呢?」

當時我根本聽不明白。然而,自我懂事以來,香港跟過去輝煌的歷史、經濟的奇蹟,仿佛已相去甚遠。在主權移交的二十個年頭裏,從九七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廣州傳入香港第一宗沙士個案、前特首董建華硬推基本法二十三條、反高鐵運動,到反國教運動、雨傘運動等,香港一下子經歷了她一個世紀所能經歷的動盪。香港這顆東方明珠,似乎正在慢慢褪色。

同輩之中,都抱有相類的想法。對於香港的傳奇故事,我們都只聽其聞,卻從未親目其影。昔日的香港是成就夢想、百花齊放、獎勵勤奮的地方。今日,不少同屆同學剛投身社會不久,皆異口同聲地慨嘆香港樓價高踞不下,上流機會少,炒賣投機成風,產業結構單一。他們當中不少甚至萌生了移民的想法。他們說:「與其將一生青春奉獻給一個僅數百呎的單位,之後仍要擔心子女比自己活得更苦,倒不如及早離開香港尋找新機會。」

我並不是沒有想過移民外國。但我始終認為,香港是我的家,是我心之所向,我的根就在香港。我對香港有感情,不是因為這裡的經濟有多繁榮,在國際上有多知名,純粹只是因為這裡是栽培我們的地方,這裡承載著我們熟識而且獨有的回憶、文化和歷史。

往昔的香港是數代人逃避戰亂、追求美好生活的桃花源,今日的香港亦成為了我們這一代土生土長的家園。如今香港正邁向「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承諾下的二零四七大限,在二零四七年,與我年紀相若的朋友皆已步入中年。往後香港命運何去何從,正好由我們這一代人來承擔面對。

我不願意選擇逃避,因為若我們選擇離開香港,其實我們等同將香港未來的決定權拱手相讓,亦會喪失詮釋這個地方的權利,我們將永久失去香港這個家。而當香港不復存在時,我們的身份、記憶、群體以至是靈魂,又可從何談起?

經歷近年各種民主路上的挫折,我心仍然存着一份信念,希望我們的家園可以變得更好。我希望可以再向世界證明,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一個令人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做到「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社會弱勢皆有所養」,繼續孕育和成就一個又一個香港傳奇。除了是爭取真普選等民主議題之外,在產業發展、社會和國際定位等不同範疇,我對香港的未來還有很多很多想法。

但香港要重拾光輝,不能單靠我張秀賢一人,更有賴同樣是香港一份子的各位共同努力。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重建香港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踏出多一步參與改變的過程。為了凝聚同我一樣以香港為家的香港人,一同努力扭轉香港的命運,我決定參加民主派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初選,藉此宣揚和實踐我對香港的理念和想法。

我要感謝昔日在政治路途上遇過的每一個為我帶來啟發的人,包括曾經我在中三時曾為其助選的譚凱邦老師,後來在學民思潮及學聯共事的不同戰友,以至是不少在政界內結交的朋友和前輩,他們皆成就了今天這個更成熟的我。

這數年間,眼見今天民主陣營和世代之間的矛盾,與不同背景和年齡的人共事相處之經驗令我明白到,即使大家的想法並非一致,仍可透過真誠溝通互相理解對方;即使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對話,至少亦可以令彼此放下當中部份的誤解和偏見。

基於以上種種想法,我決定以「跨越光譜,超越世代,自強香港,自主命運」作為是次選舉的口號。前半段是希望呼籲各民主光譜和世代之間進行對話,藉此釋除彼此之間的誤解,找出可一起奮鬥的共同目標和價值,而後半段則是希望強調香港人重振香港光輝和希望自主香港未來的決心。

今日願意與我同行的還有一群與我想法相近的戰友。他們當中不少正求學於香港的大學,亦有正負笈海外,遙距參與的夥伴。甚至有些已經畢業,在學術和政治等界別工作。我們聚首一堂,為的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希望攜手並肩,共同構建一個更宜居、更美好的香港。

東方之珠仿似璀璨不再,但我相信,只要香港人群策群力,多關心和參與香港各方面建設和改革,香港往後仍可在世界舞台繼續散發獨一無二的光芒。

安身立命,此處吾鄉。我張秀賢,希望可以和各位香港人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