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神奇女郎》:愛並不是基本權利

《神奇女郎》:愛並不是基本權利

連奪柏林影展「最佳編劇銀熊獎」及「泰廸熊獎最佳電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後5強。智利當代電影大師塞巴斯蒂安烈利奧(Sebastián Lelio)帶來繼《歌莉亞戀愛日記》後,又一挑戰觀眾常識的電影。

電影由智利著名變性演員丹妮娜維嘉,飾演變性女孩瑪蓮娜,原本過著幸褔生活的瑪蓮娜,在愛人安納圖突然過世後,變得一無所有。痛失所愛的瑪蓮娜要獨自面對安納圖的家人以及社會的歧視和刁難。瑪蓮娜為與摯愛道別,堅強地爭取生為人應得的尊重和權利。

很多人會說真愛可以衝破一切障礙;愛也是最大的權利,但愛只是在常識底下才可以運作。電影中,瑪蓮娜和安納圖的愛,便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安納圖的年紀足以成為瑪蓮娜的父親,更遑論瑪蓮娜是一位變性人。但安納圖的愛讓瑪蓮娜深信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但在安納圖過世後,瑪蓮娜失去了一切的保護。他必須赤裸裸,獨自一人面對世界的殘酷,對於世界來說,他連最基本的權利也沒有。

跨性別人士跟同性戀不同,後者僅僅指性傾向上喜歡同性;而前者則是指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每個人在出生時,沒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性別,只是醫生憑生殖器官去決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只不過,人很難去打破常識的框框,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望的人,什麼女生必做的十件事,男生必備的衣服…等等都規範著我們,男性,女性有應該做的事,也有不應該做的事。「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為塑造的」同樣,男性也是一樣。性別只是歷史社會變遷下的結果,當中並沒有考量心理或生理決定,因此當有嬰兒出生,男性及女性的生殖器官同時出現時,也只會根據父母及醫生的意願而決定嬰兒的性別。而瑪蓮娜只是剛好是一個對生理性別有認同障礙的人,因此他只好透過手術讓自己的生理,以及心理性別一致,然後作為一個女性愛上男性。他們二人的愛,也只不過是普世價值中的異性戀而已,為何會受到百般刁難?

問題其實源自社會大眾對性別認同的問題沒有認識,並且對「性別」這一常識受到挑戰而恐懼。對於男性,象徵權力的陽具被閹割,讓他們明白到,由來已久被社會賦予的權力原來可以輕易被奪去。對抗恐懼,他們只好借用暴力去鞏固自己既有的權力。因為「男性」代表「力量」,就如電影中,安納圖的親人透過暴力對待瑪蓮娜去鞏固,或去區分自己是「真男人」一樣。所有歧視,所有暴力,都是源於社會中,對性別定型的「常識」。只要這「常識」存在,處於「不正常狀態」下的人,權利就只會被剝削,連最基本的「愛」也不會被接受。

現今社會正在慢慢轉變,越來越多人關注性小眾的權益,但還遠遠不夠去動搖社會中的「常識」。在觀賞電影後,或許觀眾會稍為明白性小眾所面對的痛苦,但能否讓觀影經驗跟日常生活連結,便需要行多一步。這一步不需要很大很闊,只需要當他們是普通人便可。不需要標籤,不需要特別呵護,只需要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