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何嘉頓中心值得評為一級呢?

為何嘉頓中心值得評為一級呢?

本日下午古諮會將為嘉頓中心評級,我們撰寫保育報告,供公眾及委員參考。希望委員本着公眾的意見、歷史、建築和文化的理由,將嘉頓為一級,稍緩嘉頓清拆的危機。

【為何嘉頓中心值得評為一級呢?】

古蹟辦在文件上,興建年份指為50年代是錯誤。嘉頓中心應建於1935年,而五十年代由朱彬設計的是改建(包括加入鐘樓和加高),不是重建,所以嘉頓中心是戰前建築,不是戰後。

清拆危機

2017年7月業主嘉頓有限公司向城規會申請清拆重建嘉頓中心(下簡稱中心),改建為25層高的商業大樓,並有部份面積用作學校及食肆。申請引發社會關注,並有370人聯署反對計劃,其後業主暫緩有關發展計劃。

業主計劃暫未獲城規會通過,但危機未除。本年的中區佑寧堂及2015年的灣仔同德大押僅獲三級歷史評級,結果地產商都被清拆重建,無法保留歷史建築。

建議的二級評級無助保留嘉頓,現行機制上,只有一級歷史評級才較有保障歷史建築,如:列為暫定古蹟,換地或轉移地積比的保育方案勻需一級歷史評級。

歷史價值

嘉頓的麵包生意起源於1926年,並於1932年搬至現址。經歷二戰戰火洗禮,機械被破壞,戰後復產,及後在1951年擴建。而1956年雙十暴動破壞廠房,最後於1958年擴建至今天的外貎。嘉頓中心見証深水埗和九龍戰前的城市化,經歷二戰和雙十爆動的歷史大事。二戰中,中心的餅乾生產支援英軍和市民對抗日軍(見歷史時序表)。

嘉頓是本地最成功的食品生產商之一,嘉頓中心見証為香港食品現代化的過程,現址的廠房曾在二戰時為英軍製作大量軍用餅乾,而戰後至50年,則為海陸空軍供應麵包及餅乾。60年代生產的生命麵包,加入維他命、鈣質和鐵質,為基層大眾提供營養,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嘉頓中心為製作麵包和餅乾而興建,目前亦有烘培和餐飲提供,是手藝和建築並存的文化遺產。翻看1950至80年的建築圖則,見到朱古力、雪糕製作的空間,本地獨有的建築物記錄香港食物工業的轉變。

另一方面,嘉頓中心的建築師朱彬是中國第一代留洋的建築師,留學美國,成立基泰工程司,為早期中國最大型的建築公司。他為國民政府,興建不少前衞建築,包括︰上海四大百貨之一大新公司、北京大陸銀行等。他於1949年移居香港,1958年改建嘉頓中心,吸收中西方建築風格,建築師❨英國❩黎雋維評為「華人世界設計出可媲美歐美例子的摩登建築」。嘉頓中心是朱少數在香港留下的建築物,記載早期華人建築師在中國和香港的發展。

與周邊建築相乘的保育價值(組合價值)

嘉頓中心位於深水埗和石硤尾交界,區內有不少歷史建築,見證香港的現代化進程。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深水埗已是華人和基層聚居地。因深水埗碼頭是九龍至港島的蔬菜集散地,該區因而得名。社區中散見不少富歷史價值的唐樓,包括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欽州街51號、屬二級的北河街58號、屬三級的廣東道1235號、醫局街170號、鴨寮街189號及南昌押等,上述建築均為早期的華人生活風貌的縮影。

此外,九龍的城市變遷亦在該區可見一斑,社區設施相繼在二次大戰前後落成,包括屬二級歷史建築的深水埗公立醫局、深水埗警署、三太子宮及武帝廟。

嘉頓中心建於三十年代,為深水埗建區初期的建築。它作為香港城市化進程的載體,記錄了戰前的工業成長,並與其他歷史建築共同訴說著一個戰前新市鎮的故事。因此,保育嘉頓中心可更完整地呈現該區上世紀多樣化產業的豐富地景。

建築特色(建築價值)

建築物分為主體、五樓以上高層排窗、鐘樓三部分。根據1954年擴建前圖則及1959年擴建圖則,地面由三十年代到今一直保持自家產品零售及餐廳。1-3樓為麵包工場, 4樓為朱古力及包裝工場,5-6樓為辦公室。

首代於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朱彬為嘉頓中心帶入現代主義風格,實行注重功能、簡單的設計原則。建築物的形狀、外觀依其功能設計,例如:高層排窗沒有明顯的結構阻擋視野(不同於下層),表現為公司主管部門的所在地有著不同的功能設計。中層工場部份,西南向立面有重功能性的縱向及橫向遮陽板,形成簡潔的方格立面,配合本港炎熱天氣及建築物座向,亦常見於同時期的現代風格建築。 鐘樓面向南面欽州街,可由當日深水埗碼頭可清楚看到。為附近居民提供便利之餘,高聳的鐘樓亦為整體建築物提供標誌性的亮點。建築師黎雋維亦曾撰文解釋,嘉頓中心的建築歷史價值,形容是「在華人世界設計出可媲美歐美例子的摩登建築」。

《東方日報》(25-7-2017) 訪問港大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指,嘉頓中心屬於50年代戰後現代化建築有高保留價值。他又指如果交往古諮會評級,相信至少可評為一或二級歷史建築。

建築師❨英國❩黎雋維亦曾撰文解釋,嘉頓中心的建築歷史價值,形容是「在華人世界設計出可媲美歐美例子的摩登建築」。建築物分為主體、五樓以上高層排窗、鐘樓三部分。 (1-8-2017, 立場新聞)

獨特性

除經歷了1999年改建簷篷及首層外牆雲石,以及66年外牆增加商標招牌外,嘉頓中心整體大致維持1959年擴建工程後的外貌及功能分佈,結構完整並無嚴重失修的問題。完整度及原真性 (authenticity) 極高。其依然運作的鐘樓為香港極少數於私人建築上的鐘樓 (其餘例子有位於亞皆老街,同屬現代建築風格的中電前總部鐘樓 ,亦已列作一級歷史建築並予以保留)。

社區連結的價值(組合價值)

五十年代的嘉頓中心是深水埗地標,其現代化建築風格別樹一幟,突顯基層市民聚居的深水埗和石硤尾區的發展亦邁入新階段。當時的嘉頓中心內的酒樓和西餐廳多年來更可謂區內街坊的三餐「聚腳地」,於連結社區鄰里功不可沒。
當年通州街以外則為大海,並鄰近深水埗碼頭,因此附近街坊可得悉是否需加快腳步衝往碼頭。鐘樓原有響鐘報時功能,但其後機件故障,報時不再準確,直至今日仍然比正常時間慢五分鐘,響聲亦不再。後來在1980年代中期,深水埗區議會決定在鐘樓前面一個小公園加設小型鐘塔方便市民。

鳴謝︰Erica 、Chloe和俊彥的協助

報告圖文版本可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