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醫護,英倫威脋

香港醫護,英倫威脋

《星期日生活》訪問來自西雅圖的公共衛生專家Karin Huster,她說她對香港全民抗疫的情景留下深刻印象:我們要整個社群一起合作對付「共同的敵人」、共同的威脅。的確,至今為止,香港人的表現,體現了命運共同體共患難與同進退的精神。就算林鄭政府猛拖後腿,諸多小動作,在一群專家學者和前線醫護的引領下,這個沒全面封關的國際城市,受感染及死亡人數仍在低位徘徊,暫未有大爆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國輸出個䅁減少,歐美受感染人數卻急升。使人吃驚的是,英國政府竟採用放任策略,跟大多數地區以圍堵和截斷感染鏈為主的做法相違背。袁國勇稱之為賭博,壞處多過好處,因武肺死亡率介乎1%至3%,死亡人數有可能高達六位數。英國首相約翰遜無疑是拿本國國民的命來賭疫苖趕不及在關鍵時刻成功研發,與其得物無大用,便另闢蹊徑,以節省資源為大前提,聲稱靠群禮免疫力打這場仗。由於武肺對年老體弱者的殺傷力較大,約翰遜此舉,無疑置上年紀和有病患的國民於險地,不必要地增加受感染者的數目和死亡率。英國屬富裕國家,有條件推行嚴格防疫措施,偏偏放軟手腳,看重經濟效益,甚至有借無情的疫病減少長者醫療和福利開支之嫌,決策者之冷血無情,使人心寒。

英國會否改變抗疫策略,視乎國民意向。至今已有300名英國專家學者與30多位國際學者聯署信件,向英政府表達深切憂慮,怕數周內將影響數以百萬計的人,國家醫療服務(NHS)無法應付。對香港人來説,可做的非常少,但值得高度關注英國疫情和對策的發展。畢竟全球一體化,港英來往又密切,英國放任病毒,等於某程度和香港(及同樣極力圍堵病毒的地方)打對台。在英的留學生避疫趕返香港,只是規模較小的壓力測試。況且香港學生,習慣戴口罩,勤洗手,和西方來客的文化習慣很不同。試想像香港十八區當中,有些區的人堅決不戴口罩,有輕微感染癥狀也不求醫,對其他設法截斷感染鏈的區造成何種影響。若情勢凶險,當然要封英國關,最怕病毒變種(研究病毒的基因演化樹後,AI科學家林清詠便提出越傳越厲害的警告),比現在更飄忽和陰毒,香港陷入兩難境地:要麼長期封關,要麼承擔從英國輸入變種病毒之危險。

依袁國勇所言,香港抗疫的戰略目標是盡力用兩三年時間攤分武肺的傷害和對醫療系統的沉重壓力。英國靠群體抗疫,將加快病毒傳播的速度,隨時令香港人前功盡廢。萬一歐洲比較窮的國家欠缺資源,疫情又因英國縱容病毒加劇,醫療系統頂不住,索性改行約翰遜的極端策略,更有可能做成連鎖效應。今年第三季之後,武肺的第二波攻擊,將更難對付。到時醫療系統首當其衝,前線醫護只會百上加斤。以林鄭個性,當然不會幫忙,乘機落井下石便有份。

後記:

英國醫療的深層次問題,源自政府的緊縮開支政策。這方面和香港很相似,所謂大市場、小政府,削減公共開支,把病人推給私營市場,亦正是雷鼎鳴、王于漸等主流經濟學者過去多年大力鼓吹的市場至上思想。英港兩地之問題,可參考一下護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