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殖民與奴性

[舊文重貼]

七一遊行所為何事?

七一將近,社會議題出現兩個討論熱點,其一是數百專業人士和社會領袖,聯署一份核心價值宣言,敲響香港社會體質和精神價值沉淪的警號。其二是民陣為「還政於民」的口號是否棄用,出現了一些混亂和爭議,事緣民陣組織者認為,比起爭取 07/08普選這具體主題,「還政於民」只是眾多口號之一。兩件事都引起爭論和批評,前者被指過分務虛,後者被指過分偏狹。務虛不足以集中焦點,明確爭取目標;偏狹未能提升視野,指引運動方向。

人大釋法否決了雙普選,破壞了香港民主運動的短期具體目標。當前香港民主運動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在抽象理念和具體訴求之間,協調出一個綱領和方向,帶引運動持續發展。綱領不能過虛,不能過窄,問題是要點出運動的抗爭對象和對立面。除了要宣示原則價值,揭露社會危機所在之外,還要以高瞻遠矚的視野,寬廣的歷史胸懷,消除短暫的挫敗感,並透過想像力,展示未來的新希望。所以,我們需要總結,也需要前瞻。

.............(未完)

[曾刊於明報.2004 七一遊行之前]

殖民主義:一個迷失的視野

關於近年來香港種種政治爭論的性質,社會上充滿各種說法,有說管治效率出問題,有說中港存在文化差異,但似乎都只是瞎子摸象,未能指出箇中關鍵: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 本該是整個香港問題的要害,但在主流政治話語當中,卻往往被迴避、遮蔽、甚至掩飾起來。最近更有論者指出,學校的歷史教學也在刻意迴避殖民主義。但是,無論在學術分析上還是政治判斷上,我們實有逼切需要打開這個難解的結。否則,我們無法正確解讀七一大遊行的長遠意義,及為香港未來的社會政治變遷作出洽當定位。

二次大戰之後,世界經歷一浪接一浪的 ‘非殖民地化’ 運動,亞、非、拉美各地多個殖民地紛紛尋求獨立,不少人認為政治獨立就已是殖民主義的終結。可是,過去數十年全球各地冒起的 ‘後殖民研究’ ,早已指出這種 ‘唯主權’ 觀點的偏狹。因為殖民主義更是一種治理方式、一種制度、一種心態和一種思想視野,以及一種知識結構,深藏於人們的歷史經驗,它化成心態、習性,滲透社會體質和人們的思維結構。雖然 ‘後殖民地’ 把外來殖民主人趕跑了,這些心態積習和體制慣性卻仍然陰魂不散,也就是說,殖民主義的社會關係和文化意識仍舊可以被不斷複製,它們成為後殖民地人民主體性建設不可迴避的問題。

七十年代,北京小心地把香港剔除在聯合國的殖民地名單之外,為的是阻止香港走上和其他殖民地一樣的獨立道路。北京聲稱,香港只是 “未解決的歷史問題”。這個說法雖然巧妙,但卻在模糊之處不幸地遮閉了香港的殖民主義問題。八十年代中國決意收回香港之後,就一直以 “回歸”、”統一” 等觀念為香港問題定性。在政治主權的角度而言,這種處理容或無過,但就文化和歷史經驗的角度而言, “回歸論” 和 “統一論” 都無助人們了解香港問題的癥結。

...............(未完)

[曾刊於明報.2004 九月立法會選舉之前]

詳見 (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