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頭等,還有需要嗎?

自小便住在新界,九廣東鐵是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可是十多年來我從未踏足過頭等車廂半步,我常常有一個疑問,就是頭等車廂有甚麼作用?

但是這個問題我沒有向老師請教,或許是因為小學有常識課時我還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到中學時又沒有一位老師專教通識,如是者便把問題擱在一旁,沒有理會。直至這幾天,九鐵在五天內兩度故障,家人朋友亦身受其害,浪費了不少時間。作為九廣東鐵的長期客戶,眼見其服務質素每況愈下,當然感到十分氣憤,立即想到的就是九鐵憑甚麼繼續從頭等車廂中賺取暴利?

頭等車廂的存在是源於早期火車車廂的等級制,那時火車像鐵達尼號一樣設有頭等、二等及三等三個不同等級的車廂(Hall-Scott Motor Car, 1921)[4],[5]。級別不同,價錢及舒適度當然亦有所不同。從當時站點設立的目的可見那時火車絕對是為富人服務的基建,以上水站為例,該站建立原因是因為方便乘客在上水的高球場附近上落。時移勢易,東鐵仍留下頭等車廂,只把二、三等合併為普通等,這可理解為一個歷史原因,或一個歷史問題。不管怎樣,認為頭等車廂比普通等車廂有過人之處,是絕對合乎邏輯的想法。

從前的認知告訴我坐頭等車廂是以雙倍的價錢換來舒適的車程,何謂舒適?就是寧靜、座位柔軟和全程不用站立。不過打從二零零五年八月,頭等車廂便不再寧靜,因為有了「新聞直線」[3],有線電線以大量廣告費打敗了給雙倍車費的乘客,成功令有線電線在頭等車廂發聲!就是說舒適之首要條件──寧靜環境已經被新聞聲音劃破。座位比普通等冷冰冰的鐵位柔軟,固然令人想坐在上面睡個三十分鐘,但在繁忙時間,大家不難看到頭等出現站立的情況,那位站立的不是檢票職員,而是尊貴的客戶。若果在那位頭等乘客落車之前,沒有乘客下車的話,那位人兄便要企足全程!給雙倍的價錢從尖東去上水,看人家坐在舒適的座位上睡覺,耳邊是不斷重覆的「新聞直線」,雖不算是受罪,但絕對不是一種享受。

頭等和普通等分享同一個行車速度,看同一個景觀,播同樣的新聞,享受同樣溫度的空調服務。若你是站著的那位頭等客,你還會和普通等的那位乘客一同感覺站著的腳部疲勞。當頭等車廂沒有能力給予客戶所有應得服務,它還有甚麼存在價值?為何大家還要選擇頭等,讓故障頻生的九廣鐵路賺個盆滿缽滿?

沒有學生優惠的九廣鐵路,只收取普通等的票價足以回本,頭等的額外收入可說是純利[2],加上前述的種種,按道理應該有不少人發聲要求九鐵取消頭等車廂。然而從網上論壇資料得知,九鐵曾建議取消頭等車廂卻遭到乘客反對,反對理由則有待深究[1],唯我們仍有想一想,究竟頭等車廂有甚麼特別之處而不應被取締。

火車(包括於1982年成立的九鐵[6])服務香港近百年,頭等車廂可說是一個歷史見證,雖然現時的頭等車廂和1921 年的有很大分別,但保留著頭等車廂,當再有人問題其存在價值時,仍可勾出這個故事,令年輕的人對每天服務自己的交通工具有更深的認識,是一種文化知識的傳承。其次作為公營機構,其收益亦是收歸庫有,好歹也是一個庫房收入來源。另外,往返中國香港之間的商人和國內人士亦很喜歡乘坐頭等車廂,除了是一個身份上的優越感和本身花得起金錢外,理論上其舒適環境確能令分秒必爭,「每個鐘幾萬蚊上落」的商界人一個短暫的緩衝。最重要的是有需要人士如孕婦和老人等[2],在頭等車廂的確有一份額外的安全感,縱使不可保証一定有位坐(當然總有人會讓座給孕婦),但至少站立著也不會太過躋擁,而且比的士便宜,車禍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充其量也是發生故障,需要一些時間等候。

頭等車廂在每個人心目中也有其價值,若把全線東鐵列車改裝成只有普通等的列車,需要很大的支出,亦沒有任何必要浪費公帑,但作為乘客又是否值得付出兩倍車費去購買現時頭等車廂提供的服務?至少,現階段我沒有這個需要。

 

延伸閱讀
1.
香港鐵路討論區
2. 香港討論區
3.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4. 九鐵車隊介紹
5. 香港鐵路公會
6. 九廣鐵路官方網站

查斯特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