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非傳統的醫學治療方法──舒緩治療〉

一. 引言

    大家對死亡有沒有什麼期望?有什麼期望?.我希望能夠「好死」,正如中國人所說的「老有所終」。律敦治醫院舒緩治療科楊偉芳護士表示,舒緩治療的服務對象主要為癌症病人和其家屬。楊偉芳護士表示:「希望服務可以再拉遠一點,不一定是末期的癌症病人。但暫時仍以癌症病人為主要的服務對象。」癌症病人舒緩治療予以病人積極與全面的照顧,以控制病痛與不適。照顧病人心、身、社、靈各個層面。協助病人和家屬提高生活質素。

二. 舒緩治療的名稱

    英文方面,主要有兩個名稱:Hospice Care[1] 和 Palliative Care,現在醫學界多取用Palliative Care,簡稱P.C.。中文方面,如善終服務、安養服務、寧養服務、懷安服務等等,現在醫學界多取用「舒緩治療」。

三. 舒緩治療的一些理念

    肯定生命。認同死亡是自然過程。舒緩治療並不加長或延長死亡。支持病人,使他們在死亡之前有最好的品質生活。支持家屬,使他們在病人生病過程中及離逝後的悲傷期能作適當的調適。

四. 治癒性治療與舒緩治療的關係

    舒緩治療應該在何時開始?Thompion, K. 1999發表最新的理念,舒緩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也是需要的。舒緩治療在癌症治療初期也是需要的,如可以協助病者減低面對病情的壓力和適應生活上的改變。

    治癒性治療的焦點在於疾病;舒緩治療的焦點在於病人。治癒性治療的焦點在於清除疾病;舒緩治療的焦點在於使病人舒適。治癒性治療的目標在於延長生命,但過程中所起的副作用大;舒緩治療的目標是病人與家屬的生活品質,過程中所起的副作用小。

五. 舒緩治療的三個照顧層面

    全人照顧。舒緩治療以病人為中心,非以病為中心。照顧病人心、身、社、靈各個層面,以達到完整的治療照顧。

    全家照顧。不只是關心病人,也關懷病者家屬。如協助病人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協助家人取得應得的社會資源和政府資助等等。

    全程照顧。舒緩治療對末期病人照顧直到臨終,亦協助家人渡過整個哀傷期。

六. 綜合舒緩治療日間中心 Integrated Palliative Day Care Centre 

    此中心是由「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與「律敦治及鄧堅肇醫院舒緩治療科」共同協辦的。

    服務宗旨。透過中心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和多元化的治療活動,為腫瘤病者及其家屬,提供綜合身、心、社、靈的優質醫療全人照顧。

    服務內容如下:

    專科門診。病人除了可接受腫瘤科及舒緩科醫生的臨床診治外,本中心更有專科護士,為病者和家屬提供心理和徵狀護理及指導。

    日間支援。為病人提供專業醫療和護理,以舒緩家屬在家照顧病人的壓力,並透過社交及康樂活動,提高生活質素。

    復康治療。利用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及多種輔助儀器來改善病人的活動能力。

    家居探訪。護士透過家訪,為病人舒緩徵狀和疼痛,並提供心理支持,指導及協助家人照顧病人。

    支援活動。教育家屬照顧病人的護理技巧,協助病人處理情緒困擾及舒緩壓力,透過參加中心活動與其他病友交流,彼此分享及支持。中心活動包括健康講座、心靈關懷、輔助治療(如SPA治療、音樂治療、按摩及氣功)和康樂治療等待。

    善別輔導。提供個別或小組形式的善別輔導,協助陪伴喪親家屬走過哀傷路,重投新生活。

    熱線查詢。專科護士與家居病者及家屬透過電話保持聯絡,提供資訊及護解答,給予即時的輔導和支援。

    其他服務。義工服務、復康店和復康用具借用服務等等。

七. 那裡可以提供舒緩治療服務?

    醫院、日間中心、護理安老院、家中等等。

八. 舒緩治療團隊

    包括醫生、護士、利用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牧靈工作者、營養師、社會工作者、義工、家人等等。

九. 如何有效地面對家人、自己的死亡?

    把握時間,珍惜生命。坦誠地與家人討論死亡問題。以豁達、容讓的心談論及面對死亡,以致為自己作好心理準備。。「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後那一刻,仍然非常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詳逝去,但也盡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後一刻。」這是桑達斯醫生的說話,概括了舒緩治療的方向。

--------------------------------------------------------------------------------

[1]善寧服務(hospice)是一個服務的觀念,為垂死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照顧。這個服務所基於的信念,就是人在生之日,其生命應受尊重,富有意義,及應受他人所關懷。善寧服務的觀念,是超越宗教的,從人性的根本做出發點,發揮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的精神。「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後那一刻,仍然非常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詳逝去,但也盡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後一刻。」這是桑達斯醫生的說話,概括了善寧服務的方向。現在社會上常響起有關「安樂死」的話題,討論是不是應該讓「安樂死」合法化,病者是不是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其實社會人士若把精神和力量集中發展善寧服務,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善寧服務過去三、四十年來(大約七十年代開始),在外國發展迅速,歐美各地紛紛設立各種不同形式的服務。從歷史上回顧, Dr. E. Kubler-Ross和Dr. Cicely Saunders的工作,對善寧服務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Dr. E. Kubler-Ross是一位精神科醫生,七十年代時在美國工作,集中接觸垂死病人及家屬,了解病人面對死亡時的內心反應,以及如何幫助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而她的工作,引起了社會人士對垂死病人的關注。Dr. Cicely Saunders原本是一位護士,亦是醫務社工,她在工作上接觸到不少垂死病人,得不到醫生和護士適心的照顧,因為醫護人員們感到這些病人康復無望,她於是再攻讀醫科,成為醫生,並在1967年,於倫敦成立 St. Christopher's Hospice,專責照顧垂死的病人。在香港,最先推廣善寧服的是善寧服務會,其後成立白普理寧養中心,是一間善寧院舍。現在香港一般全科醫院裏都設有善寧服務,病者和家屬應向醫護人員查詢,以便得到應有的照顧。

善寧服務對現代社會日益重要,其中一項原因是因為現代人的死亡方式與過往有很大的改變。現代人的死亡過程較慢,很多時在臨死前要面對一段頗長的艱辛歲月,而垂死病人的數目也遠較以前為多。現代人很少會在家中過世,在臨終前還要面對醫院內陌生的環境;同時醫護人員因工作量大,為了講求效率,會訂下很多規條讓病者和家屬遵守,令死亡亦變得制度化。現代人物質生活豐富,但相對以往的人而言,則比較忽視精神生活,傳統信仰又受科學發展的沖擊,一般人對「生死教育」等課題,又欠缺正確的認識,所以當面對死亡的威脅時,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了。

善寧服務的目的,就是發揮團隊精神,專責照顧垂死的病人和家屬,團隊的成員包括醫生、護士、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神職人員、義工和病人家屬等。參與善寧服務的人員,是希望透過合作和互助的精神,發揮各專業人士的長處,藉以減輕病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幫助病人勇敢面對和可以安詳地接受死亡,同時亦給予病人家屬適當的心理輔導。現代醫學上有足夠的証據顯示,心理可以影響生理系統,所以當病人情緒低落,感到彷惶無助時,是會增加身體上的不適和痛楚的,如果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去舒緩病人的焦慮,就是最好的靈丹妙藥了。

推行善寧服務,團隊內各成員都有其特定的職責。

主診醫生最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所以可以對症下藥,減輕病人的痛楚,這包括用適當份量的止痛劑如瑪啡等,和避免不必要的醫療干擾。主診醫生還要負責聯絡其他專料醫生和協調團隊內各成員的工作。由於病者最信任主診醫生,所以主診醫生應向病人多介紹善寧服務的好處,使病者充滿信心,可以開放自我,勇於接受團隊內各成員所給予的服務。當病者情緒低落或不穩定時,應轉介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跟進,讓病人得到適當的照顧。

護士們應給予病人悉心體貼的護理,如幫助病者清潔身體,照顧病人的大小便,適當料理附在病人身上的喉管和醫療儀器等。這些看似是小問題,但其實是關乎病者的尊嚴,而就算病人是在昏迷狀態中,仍可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適心照顧,領略到醫護人員的愛心與關懷,知道自己不會因為身罹絕症而被遺忘。

病人的家庭狀況,是否有家人支持,生活上有沒有經濟困難,有甚麼未完的心願等,都會影響病者的情緒。註院社工應詳細瞭解病人的情況,分撥資源,給予病者和家人適當的援助。若病人或親屬有宗教信仰,則可聯絡有關的神職人員,給予輔導,除了可以舒緩病人和家屬的悲傷情緒外,還能幫助病者安排在臨終時和死後的宗教禮儀。

對於一些無親無故或缺乏家人支持的病人,有義工的探訪,會令病者感受到世情溫暖,明白自己還沒有被這個世界所遺棄。義工探訪工作是多彩多姿而又勞心勞力的。義工探訪在善寧服務的工作中擔當著重要的角式,因為義工可以作為病者和善寧服務其他團隊成員,甚至病人與家人間的溝通橋樑。義工是第三者的身份,沒有利益關係,所以當義工與病者建立互信的基礎後,病人會更易於把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坦誠地告訴探訪者。義工的角色是聆聽者,耐心聆聽病人的說話,適當地分享和分擔病者的感受。義工應明白有時只要陪伴著病人已經足夠,因為溝通並不一定需要語言。義工要善解病人的需要,可以幫助病人處理一些日常生活的瑣事,但記著要量力而為,遇到困難時應懂得向其他義工或善寧團隊其他成員求助。義工要尊重病人的意見和感受,接納病人對宗教的堅持或抗拒,不要把自已的觀點強加於病者身上。陳家寶醫生原載於2002年6月《普明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