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芭蕾遇上Hip Hop」

電影《Step Up》以街頭文化及芭蕾作為賣點,海報則是男女主角面貼面的誘人舞姿,完全沒有學院裡的芭蕾舞那種優雅感覺。以這張相片作宣傳照的確能吸引較多觀眾,他們不一定對舞蹈感興趣,可能只是被又型又索的男女主角吸引。畢竟在現今的社會環境,文化娛樂都要靠包裝,特別是當對象是年青人時,一定要加點Hip Hop此等流行文化,否則只會淪為不起眼的節目。

最近看了一個有趣的舞蹈演出,一班年青人在黃大仙廟對出的廣場跳現代舞,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舞蹈中心的「舞蹈青年2006﹣平台舞蹈表演計劃」。現代舞往往給人難以理解的感覺,劇院裡的現代舞節目很多時都令人摸不著頭腦,亦未必能吸引觀眾再購票入場欣賞。但這次免費的現代舞演出卻令人耳目一新,「舞蹈青年」與《Step Up》不約而同地帶出一些有關嚴肅藝術(Serious Art)和流行文化(Pop Culture)的反思。

在「舞蹈青年」的節目中,印象較深的是其中一段旁白,內容大約提到演出者的父母反對自己入學院進修舞蹈,雙方維持幾個月的冷戰...... 這一幕跟《Step Up》裡的女主角一樣,母親不斷提醒女主角要考大學,還替她拿了Cornell和Brown University的入學資料。原來美國跟香港的情況差不多,大部份家長都不支持子女發展藝術事業,因為搞藝術的都不能賺錢,沒有前途。相反,《Step Up》的男主角終日無所事事,撩事鬥非,跳Hip Hop也只為在酒吧識女仔,在朋輩間表現自己,但他最終卻以入學院進修舞蹈為目標。

這似乎意味著跳Hip Hop的都只是鬧著玩,而在學院裡的才是認真對待舞蹈藝術,是有理想,有大志的。或許這樣正是跌入了嚴肅藝術與流行文化之間對立的迷思當中......事實上,就香港的舞蹈環境而言,流行的街頭舞蹈愈來愈受年青人歡迎,芭蕾舞及中國舞這些較傳統和有證書考試制度的則較受家長歡迎,而本來已屬小眾的現代舞就仍然要在夾縫間掙扎生存。對於近年流行舞的興起,很多藝術工作者都歸咎於社會氣氛令年青人欠缺追求理想的動力,只懂追求刺激快感,而沒有內涵的流行文化又刻意討好大眾,令人們漸漸遠離嚴肅的舞蹈藝術。但是作為觀眾,其中一個令我遠離「藝術」的原因是害怕看一些深奧難明,又不能令我感動的作品。大部份藝術家都說藝術作品沒有特定的意思,觀眾覺得怎樣就是怎樣。但當觀眾甚麼也感覺不到時,會否仍然是他們本身的問題?真是他們的理解能力不足嗎?

現代舞經常引用文本典故作為主題,觀眾往往在找尋各種動作編排背後的意思時,忽略了舞者的肢體演繹,結果找不到欣賞方向。當然,要在表達嚴肅題材和與觀眾溝通之間取平衡並非易事,但值得欣賞的作品至少要能感動觀眾,儘管他們未必明白深層的意思...... 相對地,強調節奏感的流行舞通常沒有內容,但卻容易帶動觀眾的情緒,所以部份觀眾會認為流行舞比那些既看不明白又不令人感動的現代舞好看。實際上,不論是哪種舞蹈,舞者投入的演出都能影響觀眾。如果舞者本對作品都沒有感覺,怎樣能期望作品能與觀眾溝通?因此,在引經據典的同時,編者和舞者必須能有默契地投入創作和演繹,讓作品在感動觀眾之餘更能引發思考,否則那些思想包袱只會阻礙溝通,嚴肅的題目彷彿是藝術家用來借力的工具,去掩飾其力不從心的創作。

「舞蹈青年」和《Step Up》裡的舞蹈可算是返樸歸真的作品,雖然兩者都沒有引用嚴肅的議題,但可以看得出舞者是用心去演繹,用心去感動觀眾。嚴肅藝術與流行文化沒有根本上的對立,兩者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去滿足創作者和受眾,而吸引與否不應取決於形式之上,作品與受眾之間的溝通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