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天星的政治博奕之一

打從一群熱心市民進佔天星碼頭那一刻開始,老天星碼頭與鐘樓的存廢就成了一個政治問題,成了一個擺在曾蔭權面前揮之不去的難關。而且無論他怎麼決定,輸的都是他。

首先我們看到事件一起,過去5年來對搬遷碼頭既不敏感也沒多少意見的立法會議員迅速介入。一方面這事不涉及政治立場上「大是大非」的爭論,就算是親建制議員,站在市民那方反對一下政府,也大有分加;另一方面正逢梁家傑冒出頭來,任何不利於政府的消息都會轉換成他的資本,民主派群英又怎能放過這大好時機?

而政府的應對不外乎兩點:一是突出「保育與發展」的矛盾,希望喚起社會上重發展那一派人的支持;二是強調木已成舟,諮詢早就做過了,反對派突如其來的行動是後知後覺。

可惜這兩招現在都使不上力,因為在近幾年一連串的事件裏(如利東街拆遷問題),我們可以看見拆舊立新的傳統香港發展模式已越來越不受歡迎,社會上關注歷史與集體記憶的呼聲越來越強。民意當前,敢全面倒向政府,呼籲不顧一切也要拆掉老鐘樓的人少如鳳毛麟角。更何況又有專業人士指出,即使保留舊天星碼頭和鐘樓,也不必然與政府的鋪路計劃發生衝突,所謂「保育與發展」的衝突就更是不知從何說起了。

至於過去5年的諮詢與決策過程,政府當然有理辯護,但是反對派仍然可以指出其中的缺陷;尤其200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提出的異議報告在官方網頁「神秘失蹤」一事,就更是嚴重打擊了政府的誠信。

在這樣的情況底下,選戰在即的曾蔭權要是順應民意,暫緩工程,不一定會得到好處。因為這又會成為某些人攻擊他「強政勵治」名不副實的案例。而且自撤回銷售稅提案之後,他要是連天星碼頭都不拆了,更會予人理由攻擊他為了選舉可以不顧一切既定程序。

可是反過來看,現在政府在眾目睽睽之下清場抓人,隨後又鬼鬼祟祟地在半夜拆毀鐘樓,不只難看而且十分霸道。專業人士提出的折衷方案,和異議報告的失蹤事件,政府又全無回應,似乎視而不見。這樣一來「強政」就變成「悍政」了,曾蔭權等於是把天星當做大禮,送給梁家傑當籌碼。下個月的民望調查結果如何,實在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