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再見灣仔

近來全城鬧哄哄的談文化保育,碰巧得知聖雅各福群會所舉辦的《灣仔民間生活館:創意社區導賞遊》,上週六便馬上趁熱鬧參加,好好了解文化保育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導賞遊的第一站為李節街。港府把從前的一幢環境惡劣的舊唐樓推倒後,路段重建後成為私家路,而舊樓原址則改建成一個小小的公園,公園的最大特色就是一座類似澳門大三巴牌坊只剩下前壁的唐樓模型,但這幅前壁並非真蹟,只是一副掛著昔日店舖招牌的石屎外殼。

跟著於灣仔土生土長的社區導遊一路沿著電車路走,轉眼便見到剛剛復修後的和昌大押。重修後的和昌大押變成米黃色的仿古建築,後面則黏附著現時常見於大型行人天橋的那種單幢式電梯槽。至於旋即駐入的將會是高檔連鎖咖啡店抑或是裝潢高雅的茶藝館也沒有多大關係,生意人流的商業考慮都絕不容許和昌大押原址留下,原來的大押只得瑟縮於附近橫街在一個膠板招牌下默默地遙望舊舖。

在很久以前還是海邊的皇后大道東上走,經過喜帖街和很多已被市建局接收的店舖樓宇,預料它們也難逃厄運,成為另一幢徒具空殼失卻靈魂的和昌大押,又或是跟合和大廈鬥高鬥大的另一座巨塔,亦可能是新式連會所的高貴豪宅。

我們一行人到達被列為法定古蹟的灣仔舊郵政局,當然要走進裡面看看這難得能逃過拆卸命運的奇疤!在這已被改建為環保軒的舊郵局裡,被保留下來的郵務設施寥寥可數,而這些郵務古物旁的指示牌在略述這些文物背後小故事的同時,亦不忘硬銷環保意識,把保留文物這件事說成為廢物利用,你們這班愛護文物古董的市民還不快快高呼謝主隆恩?

郵局斜對面的灣仔街市就沒有那麼好運氣,管你甚麼包浩斯學派環保式建築,也不要再跟我談甚麼基層社區脈絡,你們這種已被淘汰的街市運作模式早就應該讓路予數千元一呎的尚翹峰三期!那些二戰時期的防空洞只會養鼠為患,那些舊式公廁亦臭得令高貴的尚翹峰住客反胃,各位租戶還是趕快搬遷至新街市重新做人吧!

走上去石水渠街就是著名的藍屋、黃屋及橙屋建築群。市建局打算把這些建築翻新為以茶藝和中醫藥為主題的博物館,原居民當然必須另覓居所。當權者的舊區重建手法的確能順應社會的轉變而有所改善,從當年李節街的牌坊式保育到今天這些「不可以金錢衡量」的文化保育計劃,在形式上實在有所進步,但當權者官僚地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漠視舊區居民的聲音,重建過後所保留的頂多是一副外殼,最值得保護的文化隨著人去樓空亦消失泯盡。

說來慚愧,我多年來家住港島東,但亦在灣仔區的學校渡過了十三載寒暑,多年來在舊區穿梭,從來沒有認真觀察身邊這些有趣的事物,到現在這些事物都所餘無幾時才懂得珍惜。

時代的巨輪毫不留情地把所有古舊的事物輾碎,人們只得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不得向後望,亦不能跑得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