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嘉咸街街市節 (二)

嘉咸街街市節轉眼將於今個星期六(24/11)完結, 活動期間不只是身邊的朋友, 甚至是一些參與的義工都有兩個疑問:

1. 究竟做了這麼多的事後, 有多少成效?

對於第一條問題, 筆者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回答:

第一, 重建計劃/ 重劃的工程還未展開, 我們不可以就此輕易"打定輸數", 放棄任何一個談判的機會。因此活動的最初意義就在於向政府表達聲音, 向偏聽的政府公開地提出其他訴求, 期望政府可以聽取其他意見後, 再去審視其重建計劃的漏洞, 例如小販商戶日後的安排, 租金的上漲, 小販牌照等等。 最好當然希望可以達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就算不行的話, 也希望能逼使政府作出有限度的讓步, 不至於完全漠視民意。

第二, 希望可藉此活動吸引傳媒的注意力, 將保留街市的訊息透過大眾媒體傳播出去。舉辦一個地區性活動的難處在於如何去吸引其他人的目光, 提起他們對該區的關注。假若沒有廣大市民的聲音支援, 沒有更多的人表態, 舉辦者難以有足夠的籌碼去跟政府談判, 所以舉辦街市節除了是一種理性、和平的表達方式之外, 其用意是吸引更多人表達對此事的關注。當然我們很難預測這個訊息會如何傳播開去,尤其經過傳播慣性的mediation 及 selection, 可是我們不介意這個活動在很多的報章裡被安置到香港花邊新聞、優閒生活版或副刊, 或不介意電視對這個活動不作深入採訪, 只可能在新聞完結前用一至兩分鐘輕輕帶過, 因為宣揚保留街市, 關注本土文化遺產的訊息已經達到, 最起碼就以筆者眼見每個週未的活動都有熱心人士參與, 每一次身處街市都可見到不同的學生以嘉咸街街市為在習作主題, 四處搜尋, 更有不少人恐怕再沒想到機會再走街市裡頭而特地拿著相機到處拍照留念等等。因此這個活動的最後目的是加深大眾對嘉咸街街市的認識, 把其文化、歷史背景一一呈現於大眾眼前, 讓他們可以細味這個街市的獨特之處,亦期望他們能夠理解是次行動的原因, 從而提高大眾對香港文化保育的意識以及重新審視香港政府重建計劃所帶來的利弊。

2. 我們是要保留街市, 還是要反對重建?

至於第二條問題, 筆者曾經跟一位既是小販, 又是樓上的住戶交談過,他說:

『究竟你們反對拆樓還是保留街市? 如果你們兩件事都想的話, 我便不支持你們了。你們有否上樓看過裡面的居住環境嗎? 你們知道有多惡劣嗎? 你知道這個街市裡頭的小販很多都像我一樣住在樓上嗎? 我是小販, 需要靠街市才能存活,但我同樣是這裡的居民, 我也想改善這裡的居住環境。』

的確, 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在嘉咸街街市出現, 而且筆者曾經親身上去視察過其居住環境, 只見樓宇內部某些位置露出鋼筋,大樓內居住的多數是老人家, 然而由於沒有電梯, 他們出入都只能靠一條狹窄的樓梯,這可以印證到受訪小販絕非虛言,同時亦可想像到他們艱苦的居住環境。所以如果重建的內容是改善居民生活質素的話, 筆者是贊成的, 反之, 重建是為了打造政府心中所渴求的"特色街道", 而不理會居民的訴求, 這實在很難取得別人的支持。在市建局的網頁內, 筆者找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圖片和數據, 市建局提出未來嘉咸街重建後將變成:

住宅 : 240,000 平方呎 (約290個單位)
商業 : - 390,000平方呎 (商鋪及寫字樓)
- 96,000平方呎 (酒店)
休憩用地 : 17,000平方呎
政府╱團體及社區設施 : 13,600平方呎

真的很難想像在這小小的區域, 如何能搖身一變成為如此高密度的地方。在中環大厦林立的地方, 嘉咸街街市已經是唯一密度較低, 可抬頭看見陽光、可作調劑的地方。就算成功保留得了街市, 如果盲目跟隨政府所建議, 恐怕嘉咸街以後都要長期開燈, 商販和住戶都要忍受在灰暗的環境下工作和居住。除此之外, 重建後商業所佔的面積遠遠比住宅為多, 這就說明為何這個重建計劃更值得我們去反對, 更值得作全面檢討。

當然是次街市節的完結並不等於反對重建的結束, 反之, 這只是一個開始。

在本週六(24/11)街市節暫別禮當日, 舉辦單位將於午 3時開始在結志街10號舉行簽名表態活動, 希望可以收集更多的聲音去反對市建局「推土機式」全拆重建方案, 並爭取更有效保留舊城風貌並讓街市「無間斷」運作的方法。

希望各位熱心人士能於當天到場表達你的想法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