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複製虛榮

當全球每天都浪費數以億萬噸計的肉食時,准許出售複製動物作肉食,到底有甚麼意思﹖

去年《讀者文摘》訪問靚仔廚神 Jamie Oliver,他正在英國學校推行一項飲食計劃,原則是「吃得精」,同等價錢,情願用來買點有機蔬果,好過用來買大量廉價肉食。之前,Oliver到過意大利、法國等美食國旅行,看見當地的小村落,家家戶戶自己種菜,然後與鄰居交换,又或者拿到同區市集出售;由於居民互相認識,大家都知道蔬果的來源;肉,一週吃兩三次,都是新鮮的,自養的,沒有基因,也不必雪藏;由於不是常吃,每次都很愉快地吃個精光。回到英國,他發現學童每天在學校飯堂只是當一隻食(廉價霉凍)肉獸,既不健康,也從不知道何謂美食。

注重健康,享受美食,Oliver所說的,好像十分中產。但猶記得阿媽常說,她們那一代,只有過年過節才劏雞殺鴨。食一隻,就劏一隻。以往,沒肉吃是因為窮。現在,不吃肉、少吃肉或揀肉來吃,是一種選擇。想食得好,根本用不著複製動物,用同様的成本,改善養殖場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繁殖與浪費,已經吃得滋味,因為每次吃,你都感恩。

複製食物成本比真正肉食昂貴許多,安全問題成疑,算來算去都划不來。唯一滿足到的,大概不是肚皮,而是人自以為掌管一切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