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陳明銶 :彭定康論歐盟與美國關係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一九九九至二○○四年任歐盟外務專員,去年底,獲英廷封為終身男爵,今年初晉身英國上議院。彭氏於一九六六年自牛津大學畢業,他在二 ○○三年獲牛津師生校友選為牛津大學校監。今年四月七日彭氏以牛大校監身份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演講,題為《跨越大西洋的家庭—輔導,仲裁或離婚:美歐關係的現況》(The Transatlantic Family-Counseling, Medication, or Divovce﹕ The State of US-European Relations)。

美國對外政策四面樹敵

  彭氏先從二戰至今六十年美國環球政策三大目標入手:一、美國藉着世界性政府組織(如聯合國)來維護其權益;二、美國冀求歐洲不再有強烈排外性的國家民族主義興起,但有包納性多邊的歐洲出現(如歐洲共市)和橫越大西洋的結盟(如北約組織)。這既可防止另一回泛歐洲的「內戰」,同時亦有助穩定、自由和民主的歐洲抗衡共產主義的蘇聯;三、美國利用其超強的經濟實力,去推動世界各地以自由市場化為基礎的繁榮。

  彭氏接着列舉美國近年對外政策的多項嚴重錯誤,例如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五年越戰的失敗;一九八○年以來伊朗的仇美國策;一九九○年代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解體後的種族清洗屠殺。美國與其最親密的政治和軍事盟友英、法、德三國亦有嚴重磨擦。例如一九五六年的蘇彝士運河危機,美國拒絕支持英法帝國主義的反撲。而美國部分民意對最近德、法兩國反對布殊政權對伊拉克動武,認為法德是忘恩負義對《馬歇爾計劃》協助戰後西歐重建,不感恩圖報。近年克林頓政府在禁用地雷,推動環保的《京都協議》和成立國際戰犯法庭等問題上,與歐盟有嚴重分歧。

  小布殊政權自二○○一年春上台後,在很多重大的國際課題,與歐洲有近乎決裂的對立,例如_中東以巴和平的推進,欠缺克林頓時期積極的調解與平衡以巴利益的公正立場;_北韓問題的僵化不單終斷了克林頓對北韓的有條件交往,甚至冷待南韓金大中總統爭取與北韓和解的「陽光政策」;_廢止《反彈道導彈條約》以單方面發展「星球大戰」式的高空反彈防禦計劃;_反悔退簽(unsign)《京都協議》;_二○○三年至今的伊拉克戰爭,蒸發了國際普遍對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的同情和支持,變為反對和鄙視。美國最核心的對伊出兵藉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來是一派胡言。

  彭氏就美軍攻佔伊拉克後的困境,點出幾項值得注意的現象:

  _布殊以自封「戰爭總統」和「反恐統帥」的稱號險勝連任,其對和平外交已不能樂觀。彭氏正確地預測英人雖不滿英政府支持美國的伊拉克戰爭和對以色列的偏袒,貝理雅仍可帶領工黨獲勝連任。

  _在世人發現「尋找大殺傷性武器」的對伊戰爭出兵借口,只不過是「莫須有」的罪名,美國的先發制人戰略在法理上再也站不住腳;對其他國家再不可隨便作「防衞性戰爭」的單邊主義動武。現美國對伊戰的論據是要建立中東民主,其實是要建立一個新的美式地緣政治新秩序,但對歐盟而言,中東傳統上是其後院,現美國在其後院搞至雞犬不寧,實令歐洲憂心。彭氏指出歐盟對中東的政策,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和支持是不易取得成功,但美國亦需要歐洲的合作與支持。

  彭氏認為全世界都會因為美國與歐洲的良好關係而得益,並指出維持良好歐美關係所需的幾項實踐:_各方行動都不能讓對方嚇一跳,要疑中留情,例如二○○二年八月德國政界競選的言論,大多尖銳的反美情緒,但也不容許一時的失言去影響實質決策。_要明白歐美之間的鴻溝日深,因為美國漸趨保守主義和宗教狂熱,而歐則愈趨政教分家的世俗化和普羅化。對很多歐洲人而言,美國的政府制度和政策都是一種反面教材,是傳統的保守黨分子。

貧窮國家問題不容忽視

  彭氏自言是一個開明的保守黨人,但支持歐洲一統化,並不是黨內的疑歐或反美派。美國有些意見認為某些歐洲國家反對美國外交政策,但同時卻依靠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來保障歐洲安全,簡直是乘搭免費順風車。事實上,美國的軍費開支,超越俄羅斯、歐洲及中國的總額,是美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

  與美對比,歐洲在人道救濟投入更多資源,歐洲更關注解救貧窮和政治異化。彭氏幾次出訪非洲國家,知道貧窮國家的問題對世界和平有重大影響。

_彭定康論歐美關係.二之一
2005-06-07
--------------------------
美國切忌一意孤行

彭定康承認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但其強大軍力並非保障世界和平唯一條件,例如美在北韓問題須與中俄合作;美歐在非洲和俄國問題應更緊密合作。聯合國 與其他國際組織在中東推行民主化以及良好管治的改革可作很大貢獻,所以美國應該與歐盟及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合作,切忌一意孤行。

   彭氏指出美國本身亦是一個問題,美國對所謂盟友或敵對政權的行為標準不單時常改變,自相矛盾,更令人反感的是美國官方的嚴重雙重標準,例如對巴基斯坦由 軍人政變建立的獨裁政權,「九一一」前就制裁,之後反而引為反恐戰爭的合作者。最近美國與歐盟均對普京的俄國政府趨向反民主化和對鄰近國家(如烏克蘭、格 魯吉亞推翻獨裁的民主化變天)極不友善,甚至企圖干預的作風,可被視為斯大林式蘇聯向外擴張主義的復活。布殊對此極為擔心,但歐盟希望通過加強對俄國的實 務性聯繫來減低雙方在基本價值上的差距。彭氏認為歐盟與美國可分工合作,一軟一硬來應付莫斯科反民主化的危機,而在改革聯合國,美國必須與歐盟合作。

歐美對華政策分歧

   在討論全球化大趨勢的負面現象以及極需國際共識的八項大議題,例如環保、疫症控制以及對抗恐怖主義,彭氏自稱為保守派,因他深信,事物應與時俱進方可維 持恒久常態。彭氏回顧過去半世紀認為美歐在一九九○年代前大致合作良好,互惠互利;現在美國希望歐洲可扮演更積極更多承擔的世界領袖角色,可惜現實與希 望、言論與行為之間常有差距;美國社會與民眾的主流價值觀與現在已是自由、民主及市場化的歐洲價值觀相似,所以美歐是一個很自然亦必需的國際事務合作夥 伴。

  歐盟重視人權,所有歐盟官方合約都有特別 針對人權的條款,因此,彭氏對歐盟應否取消對中國軍售禁令有相當保留,雖然德法兩國因經貿緣故特別希望對中國軍售解禁,但美國因擔心台海軍事衝突,極力反 對歐盟對北京軍售解禁,最近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更成美反對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的理由,可見美歐間直接利益已涉及對第三者政策的磨擦,似乎歐盟要再下工 夫來說服美國,中國不是一個對美的軍事威脅。事實上,歐盟沒有台灣問題的包袱,中國被視為歐盟經貿擴展的黃金市場,所以德法領導人常與中國高層互相訪問來 加強經貿合作,而美國在台灣問題外,與中國有不少財經方面的磨擦,例如人民幣升值,中美貿易不平衡以及中國紡織品泛濫美國市場,所以中美關係的對抗磨擦比 中歐關係的和諧有很大對比,美國甚至鄙視歐洲為追尋中國市場而採取「售貨員心態」。

  在對華問題的美歐具體分歧,彭氏有以下五點的觀察:

  一、北京的《反分裂國家法》實在是有商量餘地,因為二○○四年底台灣立法院選舉泛綠勢力未勝出,泛藍仍操控議會,可擋着陳水扁的台獨化憲政法律措施,但北京的官僚法典運作程序易發難收的,只好順勢在今年三月人大通過反分裂法。
  二、歐盟維持對華軍售禁令的立場被視為極愚蠢,因中國在歐盟軍售禁令下不能取得軍備器材,則美國另一盟友以色列可以向中國提供軍備。
  三、因為美國工業界在中國的大量投資,所以現在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駐軍所依賴的陸上運輸車(Hamvee)亦有在中國設廠生產,美國變相「通敵」售賣軍備予中國。

美國獨佔售武生意

  四、歐盟如屈服於美國壓力,繼續維持對中國軍售禁令,等於被美國佔便宜,把歐洲對華軍備生意拱手讓予美國,由美方或其代理人軍售予中國大陸,同時美方亦大量軍售予台灣,簡直是利用台海危機左右逢源。

  五、這般對華軍售禁令一事可看出美國的雙重標準,會令到歐盟跟美國關係的惡化,所以美國不能太短視或太着重單邊行動。

   總而言之,彭氏以為官方政策的磨擦以外,歐美兩邊的民間對外事務有很多誤解,美方對外事務的分析理解,常令到歐洲覺得很怪異,美國公眾對歐盟有許多誤 解,而美國許多行為,例如伊拉克戰爭、虐待戰俘等都引起歐洲人民的不滿和抗議。歐美的差異本可慢慢處理,但現在美國所行的單邊主義,恃勢凌人,深化歐美之 間的分歧,令歐美關係更惡化,絕非世界和平之福。

彭定康論歐美關係.二之二

2005-06-08
陳明銶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