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愉景灣荒地變金礦 查濟民愛國發大達

關於香港地產財閥的醜聞近日相繼爆發,早前審計署揭發愉景灣大幅更改土地用途而又不補地價的事件之後, 壹週刊繼續披露事件與前殖民地高官布政司鍾逸傑在事件中的角色。其報導的情況說明了長期以來殖民地體制與地產集團利益相互勾結,並非回歸之後才獨有。亦進一步引證另文孔誥烽所指,華資財團已冒升為香港的 "流氓資產階級",而香港亦漸次 "拉美化" ,顯見地產財閥的囂張,已成為香港社會一個積重難返的結構性問題。

------------------------
上週三,審計署發表報告,揭發由香港興業所發展的愉景灣,原來最初原意是興建度假村及酒店,香港興業廿多年來不斷申請更改土地用途,大建住宅,但大部分單位卻從不用補地價。市場估計,政府因此大約損失五億元。報告一出,令立法會議員咬牙切齒,準備傳召當年有份開綠燈的前布政司鍾逸傑調查。事件亦同時翻開香港興業主席查濟民,一段不為人熟悉的發達傳奇。愉景灣地皮原是一個荒蕪的養牛場,在中蘇關係緊張的七十年代,更一度落入蘇聯財團手中。被譽為愛國商人的查濟民,當年收到一個電話,便以三千萬元「啃」下這幅無人肯投資的不毛之地。結果,荒地今天變金礦,香港興業過去廿年在島上興建並售出七千多個單位,帶來八十億元巨利,更令做染廠起家的查濟民,搖身變成身家七十八億的紅頂商人。佔地達七千萬呎的大嶼山愉景灣,四、五十年代人跡罕見,只是太平洋戰爭後,一批從中國逃出來的修士,在愉景灣建了一座神學院。如今島上已發展得像外國小鎮一樣,佈滿售價五、六百萬元的花園洋房,又有會籍過百萬元的高爾夫球場。島上一切設施包括水塘、公路等,皆由香港興業興建。車輛出入愉景灣得向發展商申請牌照。過去廿年香港興業在愉景灣已售出七千多個單位,為公司帶來總共五十億元利潤。連同於九四年,香港興業把愉景灣一半發展權益售予中信泰富,換取三十四億元現金計,愉景灣就此讓香港興業勁賺八十億!現時島上尚有九十萬呎住宅準備在未來數年發售,連同尚待開發的六十二萬呎單位連商業樓面,按現時樓面每呎四千元計,又可讓香港興業再袋六十億元。難怪在紡織界中人指出,查濟民最賺錢生意並非做廠,而是發展地產。
..................

港英政府開方便之門查濟民本在荃灣開設中國染廠,而鍾逸傑就曾任職荃灣理民官,雙方早於五十年代有交往。查家接手愉景灣不足一年,香港興業就向當時已升任為新界政務司的鍾逸傑,申請剔除四百三十萬呎度假屋單位,改為加入五百多萬呎房屋單位,將度假屋項目徹頭徹尾轉為住宅出售。就此,城市規劃處的官員提出反對,但鍾逸傑不理,認為「興建度假勝地這基本概念仍然存在」,大開綠燈。
..................
八三、八四年正值中英前途談判,香港樓市大跌。愉景灣呎價跌 至每呎三、四百元,令落重鎚投資的查濟民十分沮喪。「當時查家好desperate(絕望),於是賭一鋪,計劃起high-rise(高層大廈)。」查濟 民的老朋友道。香港興業於是大膽建議把愉景灣剩餘的酒店和商用建築樓面以一換一方式,轉為房屋建築樓面面積。

當時有地政總署官員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項目已大大偏離建設一個度假勝地,反而更似一個典型的住宅項目,建議提交行政局討論。不過,當年已升任布政司職位的鍾逸傑,又力排眾議,認為毋須提交行政局審理。此後政府中人對計劃已無反對聲音,而香港興業就名正言順興建住宅。此後他多次更改圖則亦毋須補地價。其中在八五年,香港興業曾申請增加地盤面積五十一萬呎,而當時的地政總署並無要求發展商補地價。查實當年的地政總署署長杜 ,升任此位前曾任職新界政務部門,正是鍾逸傑的得力頭馬。此後接任地政總署署長的周湛燊、陳達文等,按照「前朝」規矩,未要求發展商補地價,而鍾逸傑退休後,便到查家的上市公司名力,出任董事。香港興業不用補地價大舉增加愉景灣的住宅面積,加上香港樓市在八十年代中開始起飛,令愉景灣在八七年前後開售的第三期,開始錄得盈利。其後政府在九四年決定選址在赤角,興建新機場,更一度令愉景灣樓價升逾每呎五千。當年憑一股愛國熱誠而啃下「豬頭骨」的查濟民,也許料不到,愉景灣會帶來八十億元巨利。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