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林美茵: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前瞻

貼文:fred

中港評論
P13      信報財經新聞       林美茵
2005-07-11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素帕猜對筆者說,世貿當下的工作,可以說是「條條大路通香港」。由香港主辦的第六屆世貿部長級會議成為全球焦點,因為十二月大會的成敗,將決定開放貿易多哈談判的前景。但目前香港輿論,大都集中在大會的保安,對世貿動態、人物和談判議題等,卻不甚了了。

  六月下旬,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的統籌總監王榮珍來到日內瓦世貿總部,向各國代表、國際傳媒和非政府組織介紹香港大會的安排。未來六個月密鑼緊鼓的大會準備工作正式揭幕。

  筆者是常駐世貿的記者,將在未來數月定期向《信報》讀者介紹世貿動態、多哈回合談判進展、世貿的「Who's Who」和各成員的談判立場。希望十二月十三至十八日世貿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時,本港政商界、傳媒、非政府組織和市民對世貿的人與事,以及會議對國際商貿的影響,有較深入的了解。

  大家都說世貿香港會議非常重要,而且預計與會人數愈萬;這數字還未包括來自各國的大批示威人士。究竟為什麽這個香港會議如此重要?

  首先,部長級會議是世貿的最高決策機構,每兩年才舉行一次。事關全球貿易的重大決定,都是由部長級會議拍板。讀者對二○○一年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大概不會陌生。因為該會議通過接納中國大陸和台灣加入世貿,不少中、港、台記者都到場採訪,中文傳媒亦罕有地大幅報道世貿會議情況。

完成多哈回合談判

  顧名思義,世貿多哈會議的另一重要處,在於大會成功開展了「多哈回合」貿易談判。這是各國貿易部長自世貿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以來,首次同意就農業、服務業、知識產權和工業品等一系列貿易範疇,展開新一輪開放貿易談判。

  世貿中人大都心中有數,如果十二月的香港會議,不幸像二○○三年世貿墨西哥部長級會議般不歡而散,那麽這個得來不易的多哈回合,恐怕也會難產。

  世貿成員本來定於今年底完成多哈回合談判,但○三年秋的墨西哥大會不單未能達成階段性協定,反而進一步凸顯不同談判陣營的矛盾。會後,多哈回合談判全部暫定了整整三個月。到去年夏天,世貿才正式宣布,多哈談判將不能如期完成。

  吸收了這個教訓,世貿不再宣布新的談判限期,免得要再度延期。雖然沒有宣之於口,大家都知道香港會議是多哈回合早有收成的最後機會。香港會議必須就取消農業補貼等難題達成階段性協定,多哈回合談判才有可能趕在二○○六年底前完成。

美國快線權期限衝刺

  只有這樣,美國布殊政府才可趕及在二○○七年總統貿易談判快線權(Fast Track Authority)到期前,把多哈回合談判協定提交國會「照單全收」通過。一旦錯過這個快線權限期,美國國會有權對協定內容「pick and choose」提出修改。要是如此,在保護主義抬頭的大氣候下,大家對多哈回合、甚至是WTO這多邊貿易體系的前景,都不看好。

  香港傳媒對最近歐美與中國的紡織品貿易糾紛多有報道,因為糾紛直接影響香港的商貿利益。反觀多哈談判的議題廣而複雜,大眾傳媒對此興趣不大。

  其實香港世貿代表團一直非常積極參與談判,尤其在開放服務業市場、大幅降低非農產品關稅、促進貿易和通關便利化方面,皆相當進取。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對工業製品基本上實施零關稅;若多哈回合在上述議題取得成果,自然對香港有利。

  以服務業為例,外來專業人士要到歐美工作,經常面對不少入境及工作簽證限制;相信不少讀者對此亦有體驗。僱主往往要證明找不到能勝任工作的歐盟或美國公民,當局才考慮發出工作簽證予外來人士。反之,歐美人士到發展中國家工作,限制則相對較少。

解決「第四模式」爭議

  目前多哈回合服務業談判的爭議點之一,正正在於發展中國家要求歐美放寬對專業人士入境工作的限制。在世貿的術語,這稱為開放「Mode 4」,因為在世貿的《服務業貿易總協定》,專業人士跨境工作,被列為第四模式的服務交易。

  中國自加入世貿後,首次就多邊談判牽頭,邀請部分世貿成員部長,就多哈回合談判舉行小型部長會議。會議將於七月十二、十三日在大連舉行,詳情日後再談。

作者為駐日內瓦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