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看迪士尼卡通

迪士尼開幕在即,香港的民間團體亦正密鑼緊鼓,趁此機會將迪士尼為人垢病的面向跟巿民宣揚 (如血汗工場、破壞環境、反工會政策,或對地方、民眾及知識產權的霸道管理思維等),作為一種資訊賦權。在參與的一次「全球聯陣」(不要給名字唬著,其主要組成是香港關注基層組織的聯盟) 編委討論中,觸及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跟喜歡迪士尼的朋友進行對話。為此,借來幾套迪士尼卡通以接近其 fans 角度,並嘗試提供些面向,讓 fans 欣賞之餘亦能就其內容多作思考。

這裏想討論的是迪士尼三套卡通,分別是 “熊之歷險” 、 “獅子王” 及 “花木蘭2” 。揀選這三套是有偶然成份 (兩套從租碟舖借來的) ,但揀選這三套的卡通的一個考慮,是望既能夠表述迪士尼卡通的多樣性 (因龐大制作隊伍而有的不同風格與取向,及為配合工業化生產而不斷加上新素材 (如異國風情或影畫技術)),同時亦觸及迪士尼的一致性 (如創辦人迪士尼強調的重建道德、倫理傳統 (主要為基督教))。

先談 “熊之歷險” ,故事大綱是借印弟安人關於北極光的傳說,帶出個人如何透過人格品質的培養而變得偉大。主角印弟安少年一直相信人要變得偉大最重要的是勇敢,為了捕獲的魚給熊吃掉決心把熊捕殺,卻累他最敬重的大哥喪命。為報仇,最終將那熊殺掉,但化為極光精靈的大哥 (所有生物死後的歸宿) 這時卻將弟弟變為熊,主角為回復人身而踏上尋找極光之旅,路上伴隨的是一隻跟母親失散的小熊及不再認得他而多番企圖殺他的二哥,透過跟小熊其處而驚問到底熊跟獵人那個更可怕,亦對二哥對自己的仇恨深感困頓迷妄,更在得知他殺死的熊竟就是小熊的媽媽而深深悔咎,最終因領悟愛而成族中偉大一員,亦為撫養小熊而放棄變回人的機會。

這是套很好的電影,除迪士尼卡通必備的可愛造型,不錯音樂外,此片亦帶出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省,從動物立場看世界,籍印第安文化帶出人與自然共融的理想。真善美,愛與誠在片中確能細膩動人地表達,難怪不少 fans 如此迷戀。

“獅子王” 同樣是關於成長的故事。大綱是小獅子生長於山明水秀,綠草如茵,生活美滿,一切事物井然有序的環境,父親獅子王憑籍力量與勇敢,作為這國度下地位最高的王者,享受尊貴與榮譽。小獅子就在這裏的西式豪門大宅,學習過尊貴生活,身體光滑柔亮,心境愉悅健康。然而在這明媚國土以外,亦有一塊陰森恐怖,黑暗污穢的國度,到處是象徵死亡的腐骨,主宰這地方的是一群狼,牠們目光猙獰,貪婪而暴戾的噬吃著腐屍,灰黑的身體跟環境溶為一體,給人的感覺就是灰暗與陰森。活潑反叛的小獅子就是不聽父親勸喻,一次又一次的闖進這黑暗國度,父王亦一次又一次進行營救,但不幸是父王最後因營救兒子而戰死在這裏。小獅子深受打擊,墮進失落、悔愧、頹廢、流落的生涯而不能自拔,幸得友人相伴扶持,終能熬過黑暗,尋回自信。

就這部電影,曾跟任職教師的友人攀談,她指這套戲描述父子情很好,在播給她的學生看時,學生表現投入,不少更對因小獅子的莽撞帶來的不幸而見眼濕;面對那些妄撞反叛學生,這樣的電影較諄諄善誘可能更有效。

我不否定友人見解,但此同時對戲中忠奸分明的世界亦抱懷警惕之心 (對照也實在兀突吧) 。例如我會問,戲中的兩個世界是如何被描繪及當中的意識形態是甚麼 (尤其迪士尼向來聞名的是其宣揚的白人、男權、中產、秩序等意識形態),而戲中的文明正是光亮、整潔、物質豐裕、社會階級秩序分明的這樣一種世界,相對不文明是陰暗、污穢、貧乏、失序的。若以此對照回看現實,那不文明是否仿若比擬先進國家的貧民窟?又或泛指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 (狼的餓相實教我聯想非洲饑民)?戲中文明世界對落後地區的理解,就是這些地方污穢、貪婪、罪惡,對應的態度就是劃清界線,拒絕交往 (將貧窮化約為個人品格問題,不正是新保守主義的主張?不正是布殊的國策嗎?)。若再看戲中一幕狼粗暴噬吃腐肉的描述,可發現當中是沒有小狼的,這又是不是新保守主義對倫理敗壞的投射?又可見跟狼的狼吞虎嚥相對的,是小獅子在玩弄一頭老鼠時,卻被教晦要尊重食物,不能玩弄食物,在此塑造的是文明與不文明的吃,但甚麼是文明呢?片中沒有描繪獅子撕開肉塊進食的畫面,也許這就是文明的忌諱,文明可詮釋為一些只存在於抽象思維的東西,若回到現實就成殘酷的反諷,忌諱與隱蔽不正是文明的本質嗎?至於迪士尼立場,很明顯不是除蔽吧!

最後談談 “花木蘭2” 吧!故事大綱是在一集花木蘭代父從軍拯救國家而成了國家民族英雄,皇帝對她更是禮予及寵信有加,今集皇帝為了跟鄰國結盟,而將三位公主許配給結盟國的君主,花木蘭跟其心上人 (一名將軍) 和三名士兵就負責護送三位公主到鄰邦,護送路上有兩條主線 (又是兩條),分別是三名公主愛上了三名士兵,及花木蘭的守護神 (一條只有貓一般大的中國龍) ,為害怕花木蘭結婚 (改姓) 而不用牠守護,一路上制造爭端以破壞二人感情。故事最後當然是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化解鄰邦君主不滿的方法 (公主們悔婚,花木蘭原本願意替代公主嫁給該國王子,終為將軍攔阻) ,是守護龍假冒鄰邦 (掌姻緣) 神祉,命君主取消婚約,讓眾有情人成親。

不知道此戲有沒有在香港上映,大概上映了亦票房差勁吧!作為中國人觀眾,對此片評價是極差,除了花木蘭確為中國的歷史人物,片中拼湊的大量所謂 ‘中國元素’ 甚是古怪,那條守護龍角色可算不知所謂 (荷里活電影似乎總愛加上愛迪梅菲式囉嗦角色,雖然 “熊之歷險” 的小熊也是此類,但小熊訴說的故事跟故事推演尚能平衡配合) ,中國人上契神祉或祈求祖先保祐是有的,但成了守護龍卻是太無稽。此外,該片企圖透過太極圖案帶出中國陰陽 (男女) 契合的婚姻觀,但以太極黑白兩半作為訂情信物,實在恕在下孤漏寡聞;還有皇帝竟只派五人護送三位公主,或花木蘭提出以自己替代公主出嫁而鄰邦國王竟欣然接受,莫不顯示該片對異國風情的馬虎與輕視。至於整個故事的核心,就是每人應為自己所愛 (相信感覺) 而衝破社會、政治及傳統的框框;換言之,美國式自由 (戀愛) 主義就是超越文化,表現世界大同的普世價值。異國文化是甚麼不重要,反正美國觀眾多不大清楚,其作用只是作為點綴,點綴的目的是為了探奇和產生危機感 (如政治婚姻的不人道) ,只要出路是美國觀眾熟悉的 (找到心上人並普告天下而不會是道家式的遁入山林) ,其他元素的真假有何相干? (看片末的制作班底,見大量日本名字,難怪戲中人物跟日本武士有些相似)

寫這篇文章,就三套迪士尼卡通進行分析與探討,是希望給喜愛迪士尼的朋友帶來一點思考空間 (不是謙虛,只能是一點) ,尤其迪士尼的文化定位之一是重建美國傳統倫理價值,我實在不敢妄斷這樣的定位是對還是錯。因為要討論的話,實在只能回到具體的故事和人物,故事可以是對真善美的探求,但亦可能是富裕階層對基層及貧窮的歧視,或大西方主義對非西方的鄙夷。而本文雖然借三套電影提出不同面向,可是這些面向亦不是非此即彼的,更多時候是亦此亦彼 (例如獅子王既有溫韾感人的父子情,但同時可見富裕跟貧窮的階級對立) 。希望大家在喜愛那些卡通人物的同時,能多思索各人物的性格與文化意涵,細想人物的價值象徵是否值得愛戴 (如本人對 snoopy 的那份自在灑脫便頗喜歡) ,置價值欣賞或批判高於形象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