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請一同保育明德

力保明德小學校舍         蘋果日報–港聞A16 (2006-01-07)

【本報訊】由麻石建成的平房式校舍、綠油油的草地、莊嚴的小教堂都是柴灣明德小學學生校園生活難以忘懷的景物,但這所具有逾半世紀歷史的學校,快將拆卸重建為中學,長情校友不捨得,發起簽名運動試圖保留富有特色的校園。

校友發起簽名運動

明德小學於一九五二年創校,是當時柴灣區第一所具規模的小學,翌年由柴灣平房區遷至祥民道現址。這所有逾半世紀歷史的舊校舍將拆卸,因為毗鄰的新校舍已落成並啟用,當局落實在舊校舍原址興建一所中學。

有校友指舊校舍不但是舊生的集體回憶,更是香港過去五十年歷史的見證,拆卸舊校舍毀去數代人的共同回憶,所以發起簽名運動希望能保留舊校舍,並會於今日校友會上舉行的惜別會中收集簽名,盡力拯救舊校舍。

柴灣明德校友 惜別麻石平房校舍    星島日報–港聞A10 (2006-01-08)

以麻石建成的平房式學校柴灣明德小學,經五十四個年頭洗禮,於本月十九日履行最後一天的歷史任務,翌日全校師生將遷往毗連的千禧校舍轉讀全日制。千餘名校友昨日聚首舊校,緬懷昔日校園點滴,依依不捨。

七六年畢業的黃小姐,昨日攜同八十一歲母親及女兒,一同回舊校參加校舍惜別會。她回想昔日小學時代,家境清貧,其母要獨力帶大六名子女,為方便照顧子女,特意到明德小學打工,為修女洗熨衣服及煮飯。黃記得,當年小息經常與兄姊到洗衣房找媽媽,又在後園種白菜。

她透露,學校很有人情味,當時沒錢乘校車,學校便封她為「車長」可免費乘車。校園昔日尖頂課室已安裝假天花,鐵窗亦因裝上冷氣而換掉,但她對於母校仍非常不捨。

九○年畢業生曾小姐亦指,學校是全柴灣最靚的學校,她提議仿效美利樓,將校舍整棟搬往別處。

校友會臨時籌委會主席黃毓康表示,校舍絕對值得保留,「問一萬個校友,一萬個都話唔想拆」。他指現時正收集校友意見,爭取保留校舍。記者陳頴雯

明德小學面臨清拆校友不捨盼保留     明報–港聞A09 (2006-01-08)

【明報專訊】大麻石建的平房校舍、小教堂、聖母岩……柴灣明德小學校園內一草一木,由50年代起見證過不少學生成長。校舍的悠久歷史不敵時代洗禮,隨着新校落成,舊校將於本月底關閉,面臨清拆命運。昨日惜別會吸引逾千校友參加,由年輕少女至銀髮婆婆都坦言「捨不得」,希望保留建築物。

81 歲婆婆冒嚴寒出席惜別會

身穿皮草長褸、冒嚴寒到場跟校舍道別的黃老太,今年81歲。她在1970年加入明德小學校,直至1976年離開,卻不是學校的校友,為什麼?還待她自己揭盅:「我是在學校洗衫煮飯的校工!我的女兒才是學校畢業生。」

陪伴母親到場的校友黃小姐,父親早逝,由母親一手養大,她記得當時環境困頓,但修女們待她們兩母女絕對不薄:「當年乘校車,老師叫我做車長,從未收過我們兩母女校車費。」黃老太最記得校內小聖堂,不是天主教徒的她都曾經祈禱:「希望子女聽教聽話!」今日她的心願已經達成。

有校友表示,1952年創辦的學校是柴灣當時首間具規模小學,校舍極具50年代建築特色,因此希望保留該校舍。

2000年畢業的曾小姐表示,校方在惜別會上透露,有意把舊校址發展成中學,雖然對校舍有感情,但無力阻擋清拆命運:「返學校多拍幾張相,就算保留(校舍)了。」

校友會臨時籌委會主席黃毓康說,了解校友希望保留校舍,但是否作下一步爭取保留校舍行動,還要待校友會正式成立後決定。

---------------------------------------------------------------

數年前,當我還是一個電腦週邊產品維修員,在一次出差中來到柴灣的明德小學,那一次的經驗令人印象難忘!明德小學的正確位於實在十分之難找(這是我當時的感覺)!手拿著的出差文件明明寫著是一間學校,為何在小巴上看不見的呢?

這不因它是建在一斜坡之上,而是它根本不像一間學校!由於不知道何處下車,所以過了站!在斜路慢慢走回頭,一時間充滿了迷惘!斜路的盡頭是氣勢磅礡的東區醫院,旁邊則是殺氣騰騰的柴灣警署!忽然在遠處的樹蔭下見到一所截然不同的建築物,其感覺是多麼的溫文、多麼的純樸、多麼的恬靜。我在報以羡慕的目光中慢慢走近這所建築,出乎意料地這所石屋就是我想找的明德小學了!心中不期然產生了一種興奮莫明的心情,因為,我可有大條道理可以內進參觀!

進到校內,一陣清風撲面,當中夾雜著點點青草的香氣!在長長的走廊上乘著涼風,眼看著四周的綠草如茵,一陣心曠神怡!在日曬雨淋的維修工作中,忽然感覺如釋重負,如沐春風般身心舒暢、豁然開朗!回過神來,當地除了鳥聲吱吱外,還有小朋友天真爛漫的笑聲!原來,他們在上美術課,聽到他們純真的笑聲,感到樂在其中。

五十四年的春風化雨,風光明媚、清幽脫俗的學習環境!令我這個陌生人,心神激盪!敬佩它對教育的忠誠和貢獻,羡慕它的清純美麗、溫文儒雅,它如像一位美麗的母親,天天在用她溫柔的雙手扶持著她一個又一個的孩子長大成人。我臨走時不禁想,我夢想中的小學就是這樣!

三年過去,我故地重遊!因我來到了柴灣的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工作,因工作上要選寫一份柴灣發展的建議書,我開始搜尋柴灣的文化、歷史資料,在資料中介紹了明德小學的歷史背景和她的社區價值,原來她和我中心所在的天主教海星堂有相當多的關係,而在柴灣的發展上,開建明德小學和海星堂的文顯榮神父有著偉大的貢獻。明德小學是他向港英政府租借來的一列英軍棄用長木屋。之後由文神父帶領教友和瑪利諾會的修女、修士共同用麻石搭建、修葺才成今天的明德小學。使得當時柴灣有了第一所具規模的學校!其歷史價值可想而知。

2005年10月文神父安息主懷,他遺留下來的,除了他留在各人心田的慈惠記憶外,至今保留尚算完好的,只有明德小學了!一所美麗的學校、一段歷史的見證、一位傳奇人物默默耕耘所留下的遺跡!作為一個關心文化、歷史的人,面對她的快將清拆,如同面對自己的親人將要離世的一樣悲慟!所以一直以來也十分於關注保育明德小學的事態發展!原本教區打算拆卸舊校興建一所中學,我曾有過不顧職位不保和拖累天勞委的險到教區教育事務委員會去抗議的衝動。但聽聞建新校的錢已批出,學生家長也說到勢在必行的樣子,連她們也無計可施和陷入兩難局面(一條龍vs拆校),我就變得如老鼠拉龜般無從入手,除了找些資料外只有空著急的份兒!

但在月初收到消息,教區放棄建中學的計劃,土地將交還政府!立時令我如釋重負,偉大的母親可能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不幸的消息一再傳出,明德將和深具歷史價值的柴灣五層式工廠大廈一樣,將面臨清拆的命運。明日的柴灣可能沒有了兩所深具價值的建築(可恨x 777)!不幸中之大幸是「上主還留下五千人是沒向巴力屈膝的。」在我和同事傾談中他特意向我提及本文初段明報的報導!讓我知道世上還有有心人、有心的不獨我一人!故今天我帶著剪報和戰戰兢兢的心情,一到明德小學述說我願意在保育上幫忙的來意。

但,可能是我不知就裡,結果令人有點出人意表,同時也令我要重新估量學校資深主管的民粹意識。

我以一位行為藝術家的身份去找校長,工友說她正忙於正事應沒空接見,故我轉方向去找負責舊生會的老師,找著了!大家需因初次相識有些隔膜,但總算能互相了解!當然一位小小的老師不能有什麼決策權力,所以只好找來了一位資深些的老師和我談,與這位老師談了一會兒,從對話中她也知道我對明德的議題上確有了解,我亦介紹了我能以行為藝術和居民關注介入這事件,故她叫我等一下就懷著幫忙的心態,幫我問主任!

我在等時,學校在安排小朋友在最後一日使用的校舍中自由去拍攝這歷史時刻,連校長室也自由開放!一眾小朋友嘩然!他們的開心掩蓋了將和舊校分離的不捨!老師也開玩笑的說同學們上堂時的偷拍頑皮,迫得人要去廁所躲避,學校何時多了狗仔隊呢!大家聽到時也捧腹大笑!之後一眾學生在校內亂竄、拍照,不亦樂孚!有同學跌倒了,我問他有無事?他也報以微笑回應,好一個明德的學生呀!各個都教導有方。看來有很多好老師在其中!

到剛才一刻我對明德的一切都有著好感,但之後出現了小量的污點。資深老師無再出現於我面前,換來主任滿有戒心的出來問我「乜野事」,我也明白她對我這陌生人有戒心是理所當然的。但當我表明來意之後她只有用冷冷的官腔來回應我的一切,這校舍命運不是個人決定(所以我正推動大家參與其中囉)、今日學校沒時間接待你(很明顯我沒意思要人帶我參觀)、又暗喻唔知我是否記者(我不只一次表明我只是關心事件的行為藝術家)…。當我問及報章的報導時,她說:「無這事發生過、無簽名、無談過什麼…」,我又問他如何找到校友會臨時籌委會的聯絡方法,她說:「無這組織存在、根本乜都未有。」,我問她我可否在 貴校門外作行為藝術以聲援保育明德,她說:「你最好查查地圖那裡不是學校的範圍先」我回應:「都是知會學校一聲比較好」她答:「離開學校範圍那是你的自由,我無權干涉你,只要不干預到學校運作。」她處處表現得無處用心,說得好像這舊校舍和她半點關係也沒有、她個人和社區也了無關係、她只會理份內之事、總之唔好攪亂任何秩序、沒這樣的機制去理這事情一般。主任的民粹意識令人好生失望!

也許,「拆卸明德」涉及很多政府部門、委員會、團體、教區…,當中有很多權力的關係矛盾,真的不易俾外人甚至有關人事介入,但這個「事件」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建校「議案」,它關係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一個社區甚至香港的歷史、一個傳奇人物的生平事跡、天主教會在香港的史實、一套人本教育理念的發生地、柴灣居民的集體記憶、神職人員在當地的見證、資本主義對文化的壞影響、増長和利潤意識如何滲入教育、教育商品化的問題、千禧學校的倒模化問題、土地使用方式的問題、歷史建築的保育、文化旅遊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一定有部分和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不去理會,當中的價值就會隨著我們的不以為然而消失,而且消失了更是不能回轉與彌補的!所以我不會因一個人的輕視而放棄,在放假後的星期一(13/2-2006)開始我會一連三天在學校的放學時間(5:00pm)在明德校門對開每日做一個行為藝術、拉標語、攪簽名…,並嘗試連繫上一些有心人。但我一人分擔不了那麼多角色,所以希望大家能鼎力襄助、幫幫手!

聯絡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