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由南韓「銀幕配額」爭議到本土文化運動

刊於《明報》2006.2.20

上周,南韓不少著名影星發起「一人示威」,包括港人認識的張東健(相關新聞 - 網站),南韓國寶級演員安聖基、崔岷植等,他們有的拉布條,有的把國家榮譽獎項歸還給政府,共同反對南韓政府為了跟美國達成雙邊貿易協議,打算把南韓電影的「銀幕配額」(screen quota)由146天減至73天,換言之,美國荷李活電影可以更容易進入南韓市場。

南韓電影近年在海外揚威,在國內的票房更是令香港電影人羡慕,達60%左右,美國亦藉這個機會向南韓政府施壓,開放南韓市場,於是引起南韓電影人抗議﹔不少堅信所謂「自由市場」的香港人,大概會認為這些藝人完全基於自我利益,捍衛保護主義﹔但南韓藝人則提出文化口號,要求以「銀幕配額」來保護文化多元(cultural diversity),不要被荷李活電影支配電影市場。例如,「電影文化多元化聯盟」(Coalition for Cultural Diversity in Moving Images)於1993年已成立,這個民間組織一直積極捍衛南韓電影生存空間,特別是低成本或獨立電影。

保護文化多元

幾乎沒有人否認,「銀幕配額」雖然某程度減少了南韓人看到的荷李活電影的數目,但卻是扶植低成本電影的方法,就以最近南韓大熱的《王的男子》(King and the Clown),超過1000萬觀眾進場觀看,但原來是低成本製作,演員陣容也相對較弱,許多人都認為,銀幕配額下降,根本不會有人開拍低成本南韓電影,因為戲院及發行商為了減少風險,傾向放映成本高、明星陣容強、較商業化的電影。

當然,你還可以繼續自由市場與保護主義的爭論(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馮健三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7期的〈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1958-2001〉),但更值得香港人思考的,其實是南韓藝人參與文化政策及政治的動力。事實上,不少藝人在南韓政治圈活躍,並不只關心自己的利益 ﹔我們大概還記得,南韓反世貿示威者被港府控告非法集會,他們除了得到不少國際社會運動組織聲援外,影星李英愛(相關新聞 - 網站)、李秉憲(相關新聞 - 網站)、安聖基也聯署請願書,要求香港政府理解南韓工人及農民的痛苦,期望能讓他們早日回家。

他們為何會支持韓農﹖當時頗成茶餘飯後的話題﹔我曾經詢問朋友崔龍燦先生,他是南韓勞工團結國際中心的助理秘書,他估計,著名導演朴贊旭(Park Chan Wook)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是「復仇三部曲」的導演。

簽名因導演朴贊旭﹖

他最近的《親切的金子》以及之前的《原罪犯》(獲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令他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導演,但很少人會知道,他是一位政治上較進步的導演,他本身是民主勞動黨的成員,該黨有社會主義色彩(注意,不是中國共產黨那種﹗),是泛左翼聯盟,其中主要的聯盟組織便是民主勞總,在香港被控的梁景圭(現已被撤銷控罪)便是民主勞總的副會長,而為港人熟悉的韓國農民聯盟(KPL)也是該黨的聯盟,因此民主勞動黨成為聯合大量左翼力量的統一陣線,有5萬黨員,獲取了10席國會議席,雖仍是小黨,但在政治上頗有影響力。

朴贊旭在拍電影之餘,也很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在南韓,導演是非常有威望的,說話很有分量,朴贊旭便曾動員李秉憲等參加反美及反伊拉克戰爭大遊行,其實,看過他的電影《JSA安全地帶》,體會到他對韓國南北分隔帶來民族分裂的痛恨,也會明白他反對美國軍事霸權的反戰立場,他除了拍攝商業電影外,也曾參與製作人權電影。

朴贊旭的例子在南韓並不罕見,他的《JSA安全地帶》成為2000年最賣座電影,可見他已並不是一位主流以外的電影人,03年最賣座電影《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也是支持民主勞動黨的﹔04年南韓大選,他們曾與200位電影人公開支持民主勞動黨,支持捍衛工人及農民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

有人說,南韓電影近年的成功,部分是由於這種捍衛本土文化及倡議社會改革的成果,當然,作用有多大,還存在許多爭議,但是,南韓電影工作者已慢慢開展出一種獨特方式改造社會及參與政治,反過來,亦看到南韓社會改革運動與文化創新產業的有趣互動。社會運動與電影從來都不是無關的,二次大戰時不少荷李活電影人也有參與反法西斯運動,法國新浪潮電影與68年學生運動也有密切關係,著名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便是一個好例子。

反觀香港,70至80年代初,我們還有從火紅年代成長的新浪潮電影人,他們早期的電影帶強烈的社會關懷與批判,今天我們的電影人變成怎樣﹖

比朴贊旭更早在康城揚威的王家衛,在國際愈來愈有名氣,卻愈來愈在香港社會及政治中缺席﹔香港電影界在03年的七一遊行還算有點「聲氣」,現在則幾乎在政治中銷聲匿,最多還只停留在每年七一應不應上街的層次,完全沒有自己的文化及社會願景,不要說其他政治議題,在西九龍文娛區的文化爭議中,亦很少聽到主流藝人的聲音,香港電影愛以有香港特色的舊區作背景,但市建局及地產商粗暴地拆樓重建,卻從來不見任何電影人出來反對。

香港電影界 不少人反普選

很不幸,我們有的,只是一些努力跟中港政府從事各種「交易」的電影界老闆兼演員,當中不少人極力反對普選以及民主運動,力保中央及特區政府的「和諧社會」。

從事文化生產的藝人對本土政治及經濟政策缺乏興趣,或者無能為力,這本身便說明了香港民主改革力量的薄弱,無法連結起廣泛的社會改革及文化創新,而小部分有權有勢的藝人愈來愈多隱藏的政治考慮及交易,不願及不敢參與社會及政治爭議。

我想問,何時香港銀幕上的幾大男主角會願意走上街頭,為本土文化及社會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