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個家族的美孚故事

JC,男,生於86,自出生到現在一直住在美孚新村,官仔骨骨,社會學出身,現職教育界。JC家為美孚大家族,由爺爺叔伯到JC三代共有六戶親戚同住在村內,分散在不同期數,JC一家四口住在第三期。

JC說最先在美孚新村定居的是爺爺,爺爺可算是第一批搬進美孚新村的住客,那時是70年代。JC的爺爺在荔枝角開鈕釦工廠,本住荔枝角,當美孚新村這個全港第一個私人屋苑出現候,覺得環境比較好以及鄰近工作位置,於是爺爺便在此處買下了第一個單位。故事聽來耳熟,原來是美孚螳螂先生的影子 (1)。「70年代的時候他買了美孚新村第一期,那時候一家七口同住在600多呎的單位,後來搬了到第二期居住,再到後來每個子女都長大成家立室,除了兩個搬了出外,其他的也是住回美孚新村。」為什麼都選回美孚新村呢?JC續說︰「其實我爸和一些親戚也曾搬出去住,但最後還是決定回到美孚,除了是置業時爺爺會出一分力幫忙外,也因為爺爺還住在這兒。」

六家人在美孚新村共住了十多年,JC說這無疑是加強了彼此間的凝聚力,幾家人也會定時相見。問到他們平日有何家庭活動,JC笑言最常的活動是飲茶,差不多每兩、三個星期便會幾家人一起飲茶食飯。那通常有多少人會出現?「都有二十人左右,要坐兩圍枱。」嚇得兩位小記傻了眼。

原來多家人同住這個現象在美孚並不罕見。「在美孚這是很常見的現象來的,通常是第一代人賺了錢,搬進來美孚居住,然後下一代也會繼續在美孚置業。始終美孚離市中心很近,樓宇建設良好以及擁有良好配套。」沙田第一城的現象也跟美孚相去不遠,也是多家人同住在第一城。JC指兩者雖然相似,但仍是有所分別的︰「沙田第一城是80-90年代的產物,那時候香港的經濟已經起飛,住進那兒的人大多是高學歷及有錢的人,多數是多家人同時間搬進去,而不是像美孚這樣從第一代人住進去才繼續延伸。」

對於美孚的變遷,JC認為是現在社區老化了,以及沒有以前那麼富裕。「我小時候在美孚居住的那些人多數是開工廠及外資公司的員工,他們的收入是相對穩定及高;但現在這裡工廠已沒落,而且以老年人為主,下一代的大都搬出去了,最年輕的也算是結了婚的那些中年人;有些人會搬了在附近的曼克頓山居住。」

說起曼克頓山,JC說原來五、六年前建這座住宅的時候,也掀起了類似是次抗爭的事件︰「那時候建曼克頓山需要拆原址的九巴車廠,也是對美孚新村第八期有類似的影響,但最終曼克頓山還是建成了。但這次事件的不同關鍵在於要建的樓所在的地皮是在美孚新村內。」問到JC如何理解今次的美孚抗爭,讀社會學的他說這是一場中產的抗爭,「中產是社會穩定的最大原素,當一些如老師、有點錢的退休人士、生活穩定又有經濟能力的人也走上街頭抗爭,社會真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由此也看到這個政府是多麼失敗。連中產也對這政府如斯不滿的時候,那些基層就更加可想而知。」

JC說最初開始關注第八期這事件是因為屋企人與「保家亭」的葉Sir相熟,就算單在感情上也要支持。了解多後也覺在伸手可及的空間興建二、三十層樓是不合情的,把居民使用多年的通道劃成地盤的一部份就更是不合理。在訪談其間JC特別提到一些站出來的主婦,稱贊了他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正如JC所說,當中產的退休老闆或婦女們,這些被認為是安逸無憂的人也出來抗爭的時候,所謂社會安穩的結構已經開始動搖,更是突顯出在這愈益高呼「政商勾結」與「地產霸權」的城市的矛盾與衝突,原來不論基層或中產,大家都是受害者。

訪問、整理:李雨夢(Koey)、朱啟正(Jeremy)

註釋:
(1) 美孚「保家亭」人物故事︰獅子山下的螳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