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烏坎之後,還有什麼?

編輯室周記:烏坎之後,還有什麼?

原圖:蘋果日報

這周初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廣東省鳥坎村的土地維權抗爭,身邊不乏朋友說:「這些才算是頭條」、「某報終於似番D樣」。的確,烏坎村抗爭成功動員全村萬多名鄉民,民主選出村代表,進入自治狀態,面對斷水斷糧、軍警圍城亦無所懼。抗爭愈月,終於吸引境外傳媒目光。記者還在手記寫到如何藏身車尾、徒步等各式各樣方法偷入村,作第一手報道。不少評論試把它和八九天安門運動比較,事件「平息」之前,大家更憂慮最後會否再現屠城一幕,慘劇重演。只是,這邊廂和平落幕(雖然不少人認為中共官員的口頭承諾不可靠),那一邊同樣位於廣東省的海門鎮抗爭卻愈演愈烈,新聞鏡頭滿是軍民衝突片段。不過鏡頭再一轉,轉回香港,大家仍然忙著過節──冬至也好,聖誕節也好,還有除夕新年。

所謂烏坎海門抗爭,引起港人的關注少之又少。即使有關注群組,除了關注,還可以做什麼?

當我們不是蝙蝠俠或者超人,未必有權有勢,作為普普通通的香港人,可以點?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一早直接或間接和中國內地有機地聯繫起來:中共八十年代開放改革,經濟起飛,港人大舉北上創業打工。回歸之後中港兩地經貿更趨頻繁,本地日常生活用品、糧食,甚至水電都從廣東省及其他省份入口。不少國內土地維權事件,正正和港商圈地建工廠或私人住宅區,再生產廉價的製成品給港人以至世界各地有關。如果每次消費前,我們嘗試了解貨品背後的生產故事,或者我們會珍惜每件貨品,或者拒絕消費有問題的賣家。每一個微小的消費決定集結起來,有可能影響生產商或發展商的生意模式。

如果以為距離問題,未能吸引這個社會的注視,那發生在本地的事又如何?美孚居民缺席審訊聆訊反淘寶網的自由行單者使用者爭取平等道路使用權七名示威者於冬至正日提堂,被控參與非法集結、協助及組織非法集結等罪名,當然少不了排檔小販的黑色聖誕……聖誕節的意義並不是無盡的吃喝玩樂和行街購物。如果大家每周減少兩小時(當然鼓勵更多)逛街的時間,觀察街道上和你擦身而過的陌生人:長者、小販、無家者、示威者,閱讀更多樣化的報導,社會或會有更大的轉化。

最後,借此機會悼念本周逝世的捷克前總統、人權作家哈維爾。他終生為人權吶喊,數次被判監入獄。最終在1989年民主選舉中當選為總統,領導捷克進入民主,同時經由公投把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為兩個國家。他曾經在2004年訪問台灣,以民主為題發表演講,並表示只有在訪問台灣和西藏之後,才會訪問北京,表達其對人權和民主的尊重。

至於朝鮮獨裁者金正日──一個連死因日期都造假的新聞,實在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