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五篇論及台灣人經濟力的文章

部落格夏日無盡從台灣人的角度,引用五篇文章分析台灣人的經濟能力。一些文章是依數據而說,一些是依個人感受而說,那些較有說服力,相信各位即使身在香港也能判斷。

對此五篇文的評論,還有酥餅的BLOG

依此題目有兩類枝節討論,一個是媒體政客對台灣經濟的主流論述,為何與事實有這麼大的落差,二是台灣貧富差距的水平,是否導致兩個「主觀經驗」。

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排第十三之外(計分方法改變了令台灣跌出十大,科技評分比重下降,而不是台灣本身經濟實力有重大改變。就營商環境而言,世界經濟論壇另有報告,但其主旨並非預計各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不另討論),在亞洲排第四。

媒體與政客常常把台灣經濟焦點放在對中國貿易的開放程度,焦點被過度放大,根本是「唯統獨論」,忽略台灣的本土經濟因素,因此對經濟論述出現兩極化。事實上台灣發展很重要仍然是內在因素,包括科研,教育,制度與司法獨立,永續發展(或香港的弱項:環保)等等。

在美好擠擁的過去中,我們知道台灣的平均生活水平是不斷改善的,但台灣是否經濟上兩極化?是如何形成呢?雖然台灣過去發展重北輕南,加上大台北主義的政治觀,但是也要說明,以上說法只政治差距而非實質經濟差距,其實台灣南部縣市的管治近年也大有改善。

在網上可以試試看一些就台灣貧窮的論述:
窮家庭一年收入僅29萬(算港幣每月月入五千)
窮人更需要買保險 (注意後果:窮人哪比中產有更多錢買保險)
台灣貧富差距縮小的迷思(工商時報)

台灣人的購買力提高了,然而,因為匯率下降,窮人的收入沒有上升,那就是百物升價。然而,只看數字,我對台灣貧富差距的影響保留仍大,因為香港的情況更嚴重,生活一樣是這樣過,要留意台灣的物價比香港低很多的。

最後補上香港,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堅尼系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