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大五年策略忽視勞工 副校長:「我都唔係長工嚟架。」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最近就2016至2020年的發展計劃進行諮詢,4月至5月共舉行合共7場諮詢。參與諮詢的校友師生主要就中大近年的問題如書院制名存實亡、中大深圳分校等問題發言。中大愈搞愈大,員工人數逾7,000人,勞工權益亦是重點之一,工會在諮詢會上要求校方跟進員工「零散化」問題,副校長華雲生竟以「我都唔係長工嚟架」作回應。

大學員工零散化

根據中大2013至2014年年報,中大有7,396名員工,其中約有1,647名教員,其餘為非教學職工,包括研究、行政、文書等。在多場諮詢會上,不少非教學職工反映他們工作得不到足夠的肯定,校方只以合約形式聘用,其中一位香港中文大學職員協會代表反映部份年資過十年的校工仍未能轉為長工。中大副校長及策略計劃委員會成員華雲生教授在面對質疑時,竟笑稱「我都唔係長工嚟架」。根據中大2013至2014年財務報告,年薪逾405萬的高級員工有14人,校方雖無公佈副校長華雲生的年薪,但估計華雲生在這14人之列,而大學去年度盈餘則為14.4億元。

cuhkwage
圖:前年度中大共有263人每年獲取180萬以上年薪

書院制名存實亡

在剛過去的五年計劃,中大開辦了伍宜孫、晨興、善衡、和聲、敬文五間新書院,加上原有崇基、新亞、聯合及逸夫合共有九間書院,然書院制早已「忘記初衷」,大部份行政權力已歸到中央本部。在諮詢會上,有教授書院課程的導師反映書院課程的資源遠少於本科課程,他舉例指本科課程一般為期十三週,但書院課程僅為三、四週。資源導致了惡性循環,局限了課程的質素,反應欠佳自然更難申請資源。

諮詢會上亦有人提出書院與大學的功能重疊,引致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專責處理交換計劃的職員Joe表示,書院與大學有各自的交換生計劃,惟篩選準則接近,學生同時從書院和大學的渠道申請,結果產生重複的行政程序。

中大書院制早於1975年《第二次富爾敦報告書》,決定大學本部收回當時三大書院(崇基、新亞、聯合)大部份的行政權及財政權後已名存實亡。及後成立的逸夫等書院不再有1975年前的書院權力,淪為一層角色不明的次級行政機關。出席諮詢會的中大校長沈祖堯,亦認同將部份的行政權及財政權歸還書院的可能性,使書院能發展一己目標及特色。

與會者續關注「教學商品化」

諮詢會上亦有不少反對中大近年「教學商品化」的聲音,認為學校過份集中於追求國際排名,令教員只進行具經濟效益的研究,對於真正影響教學質素的制度如課程設計並不重視。目前中大本科生需於四年內修讀123學分,平均每學期至少需選修五個課程(15至16學分)。由於課程緊迫,不少同學均難以閱畢每課的指定讀物。

倡設學生合作社

校園的商業活動必然要邀請外來財團進駐嗎?范克廉樓便有女工合作社,支持另類經濟模式。會上中大基層關注組周同學更進一步,向校方提交開辦學生合作社之計劃書。學生合作社提倡消費倫理及校園民主,由參與的同學共同管理,讓學生能在校園內實踐自主。基層組建議校方撥出去年原范克廉樓LG層飯堂的檔位,供學生合作社使用。(在過往半年,中大學生會建同中大基層關注組收集了不少同學的意見,包括在該處開辦素食餐廳、學生消費合作社及學生活動中心等建議。詳情可見

諮詢影響力成疑

2006年,前任校長劉遵義香港中文大學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香港中文大學策略計劃」,當年提議的以英語教學的「國際化」、教育商品化、校園發展及新書院等計劃曾引起廣泛爭議。校方最終仍在諮詢「完結」後繼續推行大部份政策。校方在今次的五年策略發展計劃中,雖然舉辦了七場諮詢會,但諮詢仍然嚴重不足。記者出席的學生場次,兩小時的諮詢時間並不足夠,臨近結束時仍有十多位同學舉手示意希望發言。雖然校方表示歡迎學生於網上提供意見,但記者訪問數位參與的同學,均擔心網上交上的意見會石沉大海,希望校方能多辦數次諮詢會,讓同學與校方直接對話。

中大計劃於今年7月至9月進行第二階段諮詢,屆時將有初步大綱。第三階段諮詢則於10月至12月展開,由教務會及校董會通過最終的2016至2020年的發展計劃。

記者:鄭詠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