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因為不想斬樹, 所以要擋土牆 ?

昨天(6月29日), 是我第二次見許敬文副校長, 第一次是三月初的池旁路事件, 這次是小橋流水的工程. 上次談了兩個多小時, 這次是三個小時, 出席的還有經濟系的崔啟源和社工系的梁玉麒老師, 以及中大學生會的周漢杰同學.

半桶水專家三個小時的對談

雖然立場不一, 可是我還真的挻敬佩 Michael, 在短短三個月間, 他由一個對招標和審批程序不大清楚的工商管理專家, 變成一個熟悉程序和工程語言和考慮的半專家; 當然, 保樹的一群也因為挑戰校園發展處(CDO)的做事方法/程序和價值, 也自我增值地變成半專家; 從正面去看, 這是我們的終身學習過程, 但亦令人慨嘆, 體制以外的環保工程專家那裡去了?

這次 Michael 主要是為了公開小橋流水的一些資訊(這部份盡量客觀, 稍後再作主觀).

1. 小橋流水工程由二月份開始, 早期是泥釘, 並不是靜稍稍地乘同學考試而開展.
2. 斜坡鞏固工程的顧問公司為 Hyder, 工程公司則為太平洋建築公司(Pacific construction limited).
3. Hyder 工程顧問公司於小橋流水的斜坡抽取了四個樣本, 當中接近神學樓的完全安全, 其餘的分別為0.73, 0.56, 0.92 三個安全系數, 再考慮人命和經濟影響, 把斜坡評為2b級, 亦即中度緊急. 背後的邏輯是, 當山泥下塌, 通往神學院的路將會被封, 封路會對神學院的人帶來影響.
4. 擋土牆的設計是為了不砍樹和不改變河的寬度.
5. 有關擋土牆影響河道天然滲透和淨化的說法, 工程公司說水泥擋土牆會有排水孔, 不會影響地下水.
6. 若神學院興建小教堂(中央已批該工程, 但設計未有定案), 崇基教堂通往神學院的路, 將由目前的3米擴?到6米. 不過許強調, 小橋流水的工程主要是考慮斜坡安全, 而不是小教堂和擴路工程.
7. 原來的河道也不盡自然, 沿著河邊也有小規模的人工護土措施.
8. 為了令水泥牆看來美觀一點, 會在完工後的水泥牆上貼上花崗岩的石板, 使其看上去自然一點.
9. 因為池旁路和小橋流水事件, 校方將改組岩土委員會(加入李沛良和許敬文), 增加校園景觀委員會.
10. 校友聯署信裡有一句 "把原來的天然河道截斷" 之說有誤導.

透明度: 靜稍稍的工程

神學樓一帶斜坡鞏固工程和小教堂於2001-2002年就開始計畫, 到2006年1月政府批准, 2月動工. 據了解, 期間建築系有一些老師曾提過反對的意見, 認為會嚴重影響環境, 工程在金耀基校長時曾擱置, 這兩年才重提. 既然工程有爭議, 從01-06年共5年, 很明顯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全校, 甚至校友的諮詢, 但校方和CDO並沒有這樣做, 難道這不是靜稍稍嗎? 崔啟源老師就直接說, 當校方缺乏透明度時, 大家眼見工程突然展開, 當然會有這個感覺.

又是斜坡安全系數

斜坡的評級永遠爭論不休. 20年來小橋流水都沒有大型下塌, 但顧問報告卻說遇有害劣天氣有即時下塌危機; 安全系數只是一個參考值, 沒有計算樹根等生物的拉力.

我以香港公園的斜坡跟許副校長說, 香港公園裡很多斜坡的安全系數都會底於1, 因為整個公園設計是保留原來的斜坡樹林; 若以同樣的邏輯去評估人命財產的影響, 香港公園大概是一級的緊急工程, 因為很多人從堅道走公園到金鐘和中環, 人流量比小橋流水高幾十倍. 而且人家是中環地段!

斜坡工程的評級往往服務於客顧的需要, 工程規模亦然, 而中大的工程招標書內容到現在都沒有公開, 為什麼顧問公司會作出如此的建議? 究竟是顧問不夠專業亂來, 還是 CDO 所給的顧問 "指引" 出現問題呢?

因為不想斬樹, 所以要擋土牆 ?

CDO以避免斬樹, 保留河道闊度來解釋擋土牆, 並拿出幾張以前人工提岸的圖片來說明, 小橋流水一直不是那麼天然.

CDO的說詞反映其對環保工程的基本概念毫不認識. 從CDO提供的照片可看到, 以前最低層河提鞏固是利用了本來河道附近能找到的石頭來堆出來的, 而後期(大概是過去十年)的新增鞏固亦用了小規規的水泥補修. 以前的人工河堤, 是利用了生態工法 (eco-technology), 即以當地自然的物料來作為加固. 根據生態工法有五個原則, 1. 建造物物料要粗糙, 砌忌水泥等光滑的物料, 因為這個使生物和植物難以生長, 亦會影響水滲漏; 2. 工程可細得細; 3. 斜坡坡度減緩; 4. 採用自然物料; 5. 介面要透水. 而小橋流水這個工程, 從物料, 到設計, 到規模, 都違反了生態工法的所有原則.

photos 2006 007

photos 2006 005

從圖片可見, 擋土牆上的斜坡, 表土層全被掘走, 大型吊臂車駛進去掘起和壓實土層, 有一些樹被砍走了, 剩下的小樹, 樹根會否遭挖斷? 會不會慢慢的枯死?

CDO又說石屎牆不會影響滲漏, 因為設計裡面已經有一些排水孔. 看到那個設計, 我失笑了. 擋土牆的排水孔是一個必要的設計, 要不然下雨後, 水帶同泥沙的壓力會把整個擋土牆推倒. 石屎牆防礙天然滲漏, 是因為石屎本身這物料是不透氣, 不透水所致, 而且它限制了樹根的橫向生長, 在石屎牆包圍下的樹木, 根本無法正常地生長, 因為樹根的伸展與樹冠約為1比1.

為了美化石屎牆在外層貼上石頭磚... 大學啊大學, 你把我當成八歲小孩嗎?

難得 CDO 還能以不想斬樹, 保護河道來為擋土牆辯護; 這是無知, 還是有意欺瞞?

小教堂

為什麼檔土牆要4-5米高 x 30-40米長(估算從小橋到神學樓的3/4長度, 可能更長)呢? 打死我都不相信與神學樓的工程無關. 可是神學樓在進行募捐時, 捐款者的前提是興建小教堂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若事前知道小教堂這個潛在的工程會令到小橋流水出現一堵恥辱之牆, 以及教堂到神學院的路要以開山劈石的方式擴闊一倍路面的寬度, 大家會不會改變主意, 以天地自然為心靈靜修之處, 而不是四堵被稱為教堂的牆呢? (下為神學樓斜坡工程圖)

cu map

誰在破壞誠信?

其實一眾老師, 學生和校友對校方快速的反應: 包括及時停止池旁路工程, 設立新的委員會, 對未來樹木和景觀保育作出承諾等, 均非常欣賞. 如果說我們累, 大概許敬文副校比我們更累, 因為夾在眾人之間, 既要為校方政策和某些部門辯護, 又要向反對工程者解話.

許校長希望大家能相信校方的誠意, 可是, 當校內某些部門以專業為幌子, 做事缺乏專業誠信時, 大家又如何能安坐家中等結果?

最後在這裡簡介一下一眾關注中大校園發展的團體, 個人網絡背景:

校園發展監察聯盟: 由職工, 校友和學生組成, 目前電郵組大概有三十人, 但大家都沒甚見面.

cu network: 是一個由國際化事件以來成立的網絡, 電郵組有三百多人, 由四人管理, 這次小橋流水的聯署是由 network發動的.

保樹行動 flash mob: 網絡臨時動員小組, 有兩次油油行動, 第一次四人, 第二次十多人.

cu concern: 由一班七十年代畢業校友成立的關注組, 除了關注環境外, 還希望捍衛大學發展的人文精神. 也有一個四百多人的電郵組.

還有很多很多個人, 以電話, 電郵, 留言等方法參與事件. 有些正在組織化中.

(p.s.很多人認為 inmedia 是幕後黑手, 因為很多文章都在 inmedia 出現, 這是由於 inmedia 編輯群裡有不少中大人從事民間報導; 昨天忘記告訴許校長, 其實他也可以登記為 inmedia 的民間記者, 成為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