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劉耀章:科大拆穿中大西洋鏡

上星期的香港新聞,焦點集中在「十一˙五」規劃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提交的報告,由於內容複雜,頭緒眾多,下面這條消息很多人可能未必注意到,這消息剛好和中大目前的教學語文爭論很有關係。

高峰會下設一「商業及貿易專題小組」,召集人是港大校董會主席馮國經,小組教告針對的事項,包括人才培訓和輸入,其中提到八間受政府資助的大學,目前每年可錄取1,450名非本地生,佔本地生入讀大學比率的10%,教告建議將之提高一倍,即每年2,900名,因是之故,要同時研究提供足夠的宿舍設施。

就此建議,報章查詢大學方面的反應。於是有院校高層指出,香港收錄的外地生其實主要來自內地,所以「院校不是國際化,而是國內化。」﹙《明報》1月6日港聞版報道﹚當然,各院校最為關心的,是如何爭奪更多資源,這不在話下。其中科大副校長錢大康的回答最為有趣,他說:「各間大學要確保大部份課堂能以英語授課,否則等於把非本地生拒諸門外。」﹙亦見1月6日《明報》﹚

我說錢副校長的話有趣,一是因為香港院校主要收取內地學生,卻努力以英語授課,牛頭搭上了馬嘴,形成教育奇景;二是他的話拆穿了中文大學的西洋鏡,將中大改為主要以英話授課的目的清楚地曝露出來。

其實這本來不是甚麼秘密,稍為留意中大近年動態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但校方卻一直拒絕明言。你如果不信,請再讀一下雙語政策委員會的報告書諮詢稿,裏面就故意不提多收外來生和增加英語授課之間的關係。對於錢副校長的坦白陳言,中大師生應該感謝他。

雙語政策委員會的報告書諮詢稿,說來真是非常虛偽,除了上面所說的「側側膊」,故意模糊多收外來生的目的外,還見諸以下兩方面。其一,中大自李國章校長開始,已經大力加強英語授課,到了劉遵義上台,全力推行國際化,規定收取外地生的學系要有足夠的英語授課科目,中大其實已經變得和港大一樣,以英語教學為主,但諮詢稿好像事情還未有發生一樣,煞有介事扮諮詢。其二,諮詢稿明明是要達到加強英語教學的目的,提出「普世性」科目要用英文來教,但竟然還說是深化和優化雙語教學。如此假惺惺,真是「汝誰欺,欺天乎」?

(轉自中大校友關注組大學發展小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