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記去不成Standing Rock的經歷(上)

記去不成Standing Rock的經歷(上)

前言

筆者早前在墨西哥當交換生,期間一直關注美國北達科他州Standing Rock原住民反對建輸油管運動,本想藉假期親身前往,奈何種種原因未能前往,雖然未能帶來親身經驗,但想到在ride share群組找尋幫助以及與其他參加者交流時的經歷和觀察,思前想後還是覺得要記下來分享一下。

簡介

與Standing Rock幾乎並存的#NoDAPL標語中的DAPL是指Dakota Access Pipeline,事緣美國政府於2014年決定批准Energy Transfer Partners (ETP)興建一條由北達科他州橫跨至伊利諾州輸油管以運送頁岩氣/油出口,當中最大爭議為管道其中一段途徑原住民部落預留地,亦即是整場抗議重心Standing Rock Indian Reservations一地。

所謂預留地可將其簡易理解為原住民聖地。自2015年,經歷聽證會以及法律程序爭取不果後,Standing Rock Sioux部落長老決定於施工地點設營抗議,一直至今。計劃興建的管道除預留地外,亦途經多方土地,當中包括陸軍工程隊所管轄土地。十二月五日,陸軍部正式拒絕發出工程准許,是為整場抗議一次勝利,惟罰則太過輕微,缺乏阻嚇關係,ETP仍然繼續其工程,支持工程的州政府仍然封閉通往Standing Rock之高速公路。

以下三個副題為據筆者觀察後,希望討論的問題。

人出現就好vs唔去好過去?

從四月第一個營地設立開始,抗議的主辦者一直鼓勵支持者親身前往營地。及後十月中開始因為北達科他州執法部門以及由ETP聘請的私人保安暴力對待示威者後,開始有更多人前往營地。惟十一月中後,由於天氣轉冷以及營地資源缺乏,在網上資訊分享群組開始有人呼籲如非能自給自足並對營地有所貢獻者請勿前往,於是及後有不同報導宣稱部落拒人於門外,只歡迎原住民等「不實」消息。

在此特以引號引起不實二字,原因是在十一月天氣轉冷後,營地的確表示希望所有前往者都能做到自給自足,並有剩餘物資與其他人分享。而只歡迎原住民前往則從未出現過。反而是經不停轉載的消息往往經過發酵,結果到近日出現貢獻論,在交換資訊與共乘的論調演化為「如果你沒有很多物資,那請你別前往,反正你也會成為負累」。 出現如此變化實在令人痛心,尤其部份網民幾近以惡言相向,筆者在尋找共乘時亦有類似經驗,有網友私訊時表示媒體關注只是多餘,來自香港的關注只是杯水車薪。營地現在要的只是有用的人和物資,與其來成為負累倒不如把錢捐了還比較有用。聽到以上的說話後,說沒有不快是騙人的,往後再想,如果每個人都被要求一定要對營地或運動有顯著的貢獻,那麼一開始時號召群眾,以人數展現意志的目的是否仍然存在?

回答上述問題,要分兩部分。首先何以會出現如非能自給自足請勿前往的呼籲,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九、十月開始每逢週末都有不少人到Standing Rock營地,惟這些被稱為weekend campers的人留下來的很少,又很多人沒有充足裝備,被指沒有參與工作之餘而且耗用相當多的營地物資,令儲備一度緊張。在天氣逐漸變得惡劣的十一月,據筆者理解,網上的呼籲起初是針對這些「旅客」,但經過不停轉發過後,最後形成了一套貢獻論,令到不少尋求共乘的人在發貼過程中都受到言語攻擊。

對筆者而言,準備好自己才出發固然重要,但網上世界將原來善意的提醒變成惡意攻擊,只要沒有標明自己有多少行裝或者背景便會立刻遭到大量留言勸退甚至抨擊為幼稚,這種情況對任何尋求群眾參與的運動來說都肯定是壞事。

由Ride-share看資源分享可能

對香港人來說,共乘(不是Uber Share)可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但放在美國,尤其前往偏遠的地區時,組織共乘的群組便顯得十分重要。在此,偏遠的定義並不是由市區坐巴士到有牛的屯門般簡單,Standing Rock離最近城市Bismarck約一小時車程。如果有看過高安兄弟的雪花高離奇命案,那麼大概可以將片中景物放到整個州去理解何以會用上必要和偏遠二詞。 一般在共乘群組或討論區的流程是,有需求者列明自己個人資料、所在地、出發回程日期和附加資料,例如:會否帶同寵物同行、能否協助分擔駕駛和油費等;有車有空間能分享的人流程亦類似,列明資料後發貼,最後就等待回覆,再決定能否成行。

寫過背景資料後,當談到群組成效時,首先要提到筆者其中一個未能起行的原因就是未能找到共乘,只得一個人兩隻手的情況下最後放棄前往。放諸美國全境,找到共乘的機率是失敗多於成功,較易找到的地區通常是西岸加州或者Minneapolis/Twin Cities地區,筆者當時所在東岸的紐約便比較難找到。

後來,筆者發現共乘群組能發揮另一個更大功用——運貨。由於在十一月州政府亦禁止速遞公司送運包裹至營地,於是後來發貼提供共乘的人,同時亦會列明會途經那些城市,車輛有多少空間等;有物資如木材或衣物但未能前往的人亦會發貼邀請會路經或在附近的人前往帶走物資。據筆者觀察,這一種資源共享成功機會遠比前者為高。主要因為運貨比較有彈性,畢竟木材多放幾天亦不會消失。

忽然想起前年佔領運動時,亦曾出現過Van仔司機義載以及大量物資出現在佔領區的景況,但最後好像變得無聲無息。記得最後清場時,仍有大量樽裝水待人運走,而更嚴重的是浪費,幾乎每個去過佔領的朋友都留意到,很多時食沒有獨立包裝、容易變壞的食物,最後的下場都是被丟棄居多。矛盾的是,另一邊廂卻有人努力地作垃圾分類和回收。

在此想到問題的核心其實可能是資訊不流通。這樣說可能很荒謬,那時的Facebook幾乎每一分鐘都有「前線最新消息」,真偽先放在一旁,可是卻沒見有人組織住在附近的人一同分擔深夜的士車費,亦未見有好好組織物資站有過剩或缺乏甚麼,於是出現藥石亂投的情況。其實Standing Rock亦曾出現類似情況,例如有義工打趣捐去的豆與米多到可以用來建築;到秋冬天仍有人捐贈夏季衣物;而醫療物資就有過多的紗布,直至十一月中至尾才再沒有出現資源錯配的情況。

或許這樣的提議會被質疑製造出另類的霸權,但往後再有如此大型的行動時,組織者除了轉發消息外,亦可考慮從細微處着手,讓資訊流通。至少在要怪責群眾不參與前,要先讓其他人知道更多消息,好讓大家有機會參與,而不是藉資訊上的優勢去決定勢力。

考慮到篇幅問題,第三點以及小結將近於於(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