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區重建,市民有得救─政府無得救之一(記「出嚟行!」錄象播放兼討論會與修頓大笪地)

梁寶山

昨天為自己規劃了一次社區發展自學日,下午先去「出嚟行!」的錄象播放兼討論會,晚上再到修頓的「都市神韻II─修頓球場藝術諮詢」兼大笪地湊熱鬧。「出嚟行!」展覽以攝影審視香港的示威文化,這天請來錄影力量的友來播放幾段有關市建局搞社區重建的案例來與大家分享。有看過他們的「作品」的朋友都知道,他們經常一/幾機在手,與抗爭中的朋友街坊站在同一陣線,積極介入事件。所以說是「作品」其實有些是談不上,反而說是事件/行動更加貼切。既不是作品,他/她們的討論會也就很少會觸及「藝術性」。我專程從朋友的婚禮中早退而來,卻看見在藝術場所(1a)來者只有小貓三兩。我不知道是關心藝術的朋友對社會漠不關心、還是關心社會的朋友見藝術二字便望而卻步。(還是大伙兒都去了Para/Site藝術空間共謀良策去了?)會上真正素未謀面的朋友只有一位,自道是在房署工作的朋友,提出不少有趣的觀點。

錄影的力量

看了三套影片(《萬安與天祥》、《以人為本(街坊版)》、《人人入城規》),拍的其實很沒戲劇效果,不比電視新聞的跨張,但我還是偷偷下淚─福榮街九江街角的華哥,一個地舖維繫了街坊社區的感情,見証了兩代人的生命,以金錢計算的話,怎麼可以因為政府引用土地收回條例,便要見財化水?看着車房老闆在執達吏把老父抬走之後,門前如臨大敵的又消防又警察的,貨物與穩食工具萬般帶不走,馮太在丈夫背後偷哭說捨不得;最後華哥拿出一塊紅布,把舖面上角的關二哥和地下土地公細細的包好。傳媒與市建局總把重建對居民的簡化成賠償問題,或再進一步把「談判對手」醜化成見利忘義、不適時宜更阻住地球轉的暴徒。但仔細看,馮家舖子最珍貴的財產,原來只是那兩塊神主牌!錄影力量朋友的片子,許多時侯都予人粗糙之感,這是來自藝術、還是現實的感染力?其實值得好好的談談。

再看有關灣仔N15的「《以人為本(街坊版)》」,真實世界裡的利東街,故事還在發展。但跟其他重建區手無寸鐵的居民最大的分別是,利東街地舖業主許多都是知識水平較高的小資,動員力較強,不單只是被動的在等日子,看文書往還談賠償數字,還更積極地提出反建議。街坊一邊對着鏡頭談,一邊繼續他/她的喜帖手作仔活幹,又或者在黃色的宣傳橫額上加工。影片最後是眾街坊到城規會提交發展建議書,提出一個既能讓街坊在重建工程期間續繼原地經營、又能更新社區、而發展商不需倒貼項目的三嬴方案。但令人一再黯然的是,抗爭雖然在鏡頭下持續,但那邊廂的市建局還是像一只大怪獸不為所動,更繼續反種逐個擊破的策略賣起站出來的街坊。

灣仔有得救?

看罷幾齣影片,大家最大的疑問仍是,當市民改變了,政府到底要等到什麼時侯才明白我們的訴求和需要?為什麼還是這麼笨?N15的例子我想是市建局和政府都始料不及的。與在場的柏齊談,為什麼獨獨是灣仔的這場居市運動能夠搞得係威係勢。原因是天時地利人和:1.灣仔人口特性:因為社區歷史較長而商住生態完整,灣仔人口的流動性原來不大,例如在原區長大、成家立室(置業)、發展事業的大有人在。而商舖因為營生環境(熟客、clustering effect、工序配合等),若因為租金調整而搬舖,也多只會在同區甚至是同一條街裡落腳,最終是大半世人沒有離開灣仔。2. 灣仔唔知點解咁多文化人關心:與其他偏遠地區不同,灣仔是交通、商業與消費場所集中地,大部份的香港人都總有留下多多少少生活印記;而因為藝術場所的就近、與舊香港想象關係密切,灣仔容易成為文化人作文化懷想之地,也直接影響大家的生計,是故是觸動了文化人的神經。3.灣仔區議會的積極支持:非同一般區議會,灣仔區議會也與居市站在同一陣線而非只是扮演息事寧人的和事佬角色。區議會雖然在城規會與市建區之中並無制度上之實權,但有輿論上之影響力。據聞對市建局態度亦極不客氣。是故對付利東街,市建局一反常態是先行收購地舖,才慢慢搞點樓上住客,以先令市面變得冷清和取締街坊聚腳點。4.聖雅各福群會在早期便已開始介入。5.自西九以來香港市民對自家的關注。

當然,說到底,還是公義問題。在給夷為平地的地盤上掛上「市區重建 以人為本」幾個大字前,市建局的計劃研究,卻只會把錢放在經濟、環境、交通得項目上而沒有研究計劃對人(Human impact assessment)的影響(例如老人家死亡率)。有時雖然是做了,卻不會公開,而就是公開了也不能自圓其說。而更抽象的文化環境評估,我想我們這個政府就更沒有這種視野。討論會更談及收樓談判中的各種「嗱喳招」,以利字當頭逐一擊破街坊的聯合陣線。於是我問,像十個救火的少年,要是街坊最後都接受了賠償,只餘你們這些局外人在所謂的堅持,你是何作想?柏齊說我們應要為街坊高慶才是,因為街坊有家爺仔毑要開飯。有街坊接受了賠償之後還應承會回來支持。畢竟局外人在運動中沒有機會成本;而這種有容乃大的態度,在運動之中尤為重要,否則是正中了對方的分化圈套。

當城規會-市建局的所謂規劃策略在泯滅香港四通八達的小街特色、把全香港都變成玻璃幕牆商廈、土地一大塊一大塊的歸為單一發展商所有、蟻民迫得繞着各式寵然大物不得其門而入、與忍受不斷惡化的街道環境、苦主繼續受市建局合法欺凌……看罷幾齣片子,雖然仍覺是死路一條,但卻驚異於市民在發展主義面前的自強力量和智慧。寫計劃書、出席會議、邀請專業顧問作各種符合城規會遊戲規則的計劃書…..(聽說居民還欠十多萬的專業服務費, 大家快捐款支持!)我覺得世界在變,只是政府在阻住地球轉。晚上出席了由灣仔區議會與英國文化協會合辦在修頓搞的「大笪地」─其實是「都市神韻II─修頓球場藝術諮詢」,灣仔區議會希望嚟一次由下而上的城市重建計劃,但又有說認為邀來的英國專家也是空降,不懂香港民情,也有朋友認對此亦態度保留。也是死路一條還是別開新天?待續。

有關灣仔重建,請往本網頁之灣仔民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