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六四與我的青年工作

六四與我的青年工作

今天只做一件事:去六四晚會

清晨便醒來了,腦中有好多片段,也許是時候再回顧自己的人生、工作片段與六四的關係。

中學時期對六四事年的覺醒對我實在十分重要。
有是會在想,如果沒有碰上那些老師、那些朋友、那些珍貴的文字與影像記錄,今天的我會否不一樣?

後來讀社工,老師會與我們分享六四所見所聞,讓我也連結到了六四與社工千絲萬縷的關係:人權、民主、教育、社會、記憶傳承。

後來我成為了社工,一個青年工作者。覺得六四社會工作與青年工作密不可分,然而,不知怎樣做呀!怎樣和覺得六四與自己無關的青年人分享呢?怎樣引起他們的興趣呢?

初入職的我

首先,不是「工作本位」、「本份」呀。雖然還記得有些說話很難聽,但也許更要多謝當時上司的信任與放任。也許,初出茅蘆稜角多,紅線沒有現時多,初入職Orientation,走去問上司:「我哋中心有冇同區議員合作㗎?有冇邊啲唔合作得?」「中心有冇做六四活動㗎?」放在今天的社會,應該會被人覺得我是有心刁難,而不是一個社工尋找服務需要的天真好奇了。

慢慢認識我,他們知道我有個譜,又知道我定會完成手上東西啩?讓我在明在暗的自由,就是對前線同工最大的溫柔。

於是,一股蠻勁摸索了不同的介入方式,土法煉鋼,到了非常後階段才整理出自己的心得及工作時間表,及融合一些教育理論。回想起來,我試過很多東西呀:

最初的手法

~放書放傳單在中心公眾資源閣,那本20周年特刊是最好的。
~義工小組:硬入
~長期小組特殊主題:硬入
~新來港適應課程:自我披露與硬入
~與青年建立關係後:圍威喂硬入

這個階段的我,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在與青年人建立關係後,生硬地製造一個時事熱話/連結關佢咩事/由我自我披露的機會,引領他們看當年新聞片、六四影像、甚至參加六四晚會,再進行Debriefing。成效還好的,但不夠有趣。當時的我會覺得:「六四是認真的東西,或者不用太有趣」

在新來港適應課程的中學生服務的體會是最大的。因為那是一個一年的入校課程,我與學生建立的關係頗深厚。六四前後,我帶著電腦,與他們探討兩大問題:
1,其實大家知不知道內地對資訊是有封鎖?
2,大家有聽過六四事件嗎?
然後我們學習用Google,對比內地的百度,探索事件。當時我只懂經驗學習法,後來才知道這叫探索式學習。這一課,他們衝擊很大,下課後學生約我到麥當奴繼續傾,傾到七、八點,然後我在麥當奴相約他們去六四晚會。那一年,很多人參加,也有很多人來不了。

後來的我進化了的手法

後來,方法多了,也更能以青年人需要及興趣為本。多年來我為不同青年群組搞了一堆不會在中心通訊出現的活動:

~漫畫讀書會《20世紀少年》
~電影分享會《V煞》、《Trueman Show》、《一個快樂的傳說》
~六四舞台劇
~六四一人一故事劇場
~約Band仔去睇六四樂隊、報哀音
~參觀六四紀念觀
~禁忌網站影像恐怖大會
~學校不會教你的事
~七一嘉年華

在這個階段,除了以關係引領青年人談六四之外,我發覺有幾個介入點:
1.青年人對神秘之事感到好奇
2.青年人對禁忌之事感到好奇
3.青年人對被世界隱瞞的故事反應很大

怎料,以上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實在生活經驗。而在有了一點六四班底後,這些活動竟然可以帶來一些陌生的年青人參加。

在青年人協助之下,加上又後來,在反國教、菲律賓人質事件、雨傘運動的影響下,與青年人談六四變得更容易了。

記得有一年,六四晚會特別的大雨,撐傘也沒用,有雨褸的我們都全濕(有些青年人也不喜歡著雨褸),但大家還是坐到最後,他們還自發去剷蠟燭、剪索帶、執垃圾,然後我們還一起參與在維園的一些即興分享小組,聽聽那些成年人當年的親身經歷。

總結

有關六四的服務好有趣,有點像玩黑白棋一樣,的確,當社工不談,青年人未必會關心與行動的。
但當社工嘗試談,原來青年人可以很關心很多行動,FB IG上都會看到很多他們的分享。我覺得,如果他們覺得參與六四是一件有感覺/有意義/有型的事,也可以是一個好開始了。

當青年人去了一年維園,很好了,但是不夠的,青年人與我們一樣,也會三分鐘熱度,也會有虛火。經驗上,三年啦,如果可以連續去三年,有了群體支持,他們的身份認同便真的由自己建立了,也不再需要工作員的促進了。而回想起來,六四,也深深地全方位影響了我的社工之路。以上那堆工作本份以外的事,也是我最社工、最引以為傲的事。

有一次,青年人問我,當年香港100萬人的遊行真的太誇張,但那些人哪裡去了?我們在未來又會像他們一樣改變嗎?

超有深度。到今日,我也不知道,不過我不想改變,因為我喜歡這個緊記六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