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澳門公民力量星期日成立

有文化界朋友在星期日將成立一個名為「公民力量」的組織。乍聽起來,與香港某地區性親建制組織同名,以為又是什麼「掛羊頭賣狗肉」的貨色。但向一位熟朋友打聽之後,發現他也是該會的成員,以其在博客言論之大膽程度不下於澳門的民主派人士,憂心漸漸換成了一種期待。

  眾所周知,澳門社會自六十年代以來是一元化的,即以商人為中心的親北京集團與殖民者及其遺下的結構壟斷了澳門的社會生活。雖然民生派與民主派先後對它們作出了挑戰,但陣營中一直都只有新澳門學社(具體而言,只有兩位學社支持的議員)有足夠的實力在澳門獨立發聲,而立場相近的其他人,例如非主流的工會,既缺乏資源,又缺乏形象的建立,就令陣營內部欠缺多元化。「公民力量」的核心人物不乏有識見之人,例如理事長林玉鳳小姐,既在大學任教,又在電視台擔任評論節目主持,具備了足夠的實力與魅力。而且他們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相對一些外地學者,有更大的發言空間。更重要的是,學社固然對澳門社會有一種論述,但其政團身份又弱化了發展論述的能力(自吳國昌當選以來,他就已經停止了著述的工作)。透過承擔討論的功能,「公民力量」客觀上應可以擴大澳門公民社會。

  但「公民力量」的成立又帶出另一些問題。「力量」的核心成員年齡應該是三十歲以上,有一定的社會基礎,而且應該比較溫和。但那些二十出頭,思想更為前進的一群又怎麼辦?特別是,近年經濟雖然有外資的參與,而各方亦正努力令本地經濟多元化發展,但後者成果並未能呈現人前。有心以非傳統路線參政的年輕人似乎仍然要受吳區當年「出位」所受的經濟壓力。尚幸,聞說政圈中已有消息,謂本屆立法會結束前,將確立議員助理的制度,希望可以令政治資源更平均分配,為有志從政者提供一種進路。我相信澳門多數的居民是愛國愛澳的,在這基礎上,「忠誠的反對派」應該獲得更公平的待遇(而且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下,根本就沒有「執政黨」嘛)。

  另外,「力量」的主要訴求相信為「理性討論」,而涉及保育等的後物質議題應該不少。這是否意味要排斥基進的聲音?有人認為,在一個成熟的社會,其政治取向應該是中間偏右的。但當前的社會並不穩定:澳門的社會並非以中產為多數,而且真正的中產在機制不健全下,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基層的生活,又受到外勞黑工的不公平競爭、通貨膨脹等的夾擊。另一方面,澳門並未達至雙普選,少數的有錢人決定了多數人的命運。基進的聲音,作為愛國愛澳的一種呈現,對當前整體形勢(資本主義全球化)更廣泛深入的反思,應該得到發展。

節錄自2008年9月26日訊報
公民力量成立 社會發展呈多元
既不紅又不專 電視人員缺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