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龍頭文化?!

飯後無聊, 在校舍走了一圈。和其他學校一樣, 校舍到處都掛滿了學生的作品。 其中大部份是視覺藝術科的學生習作。看了其中一幅名為「中華文化」的作品, 畫的是一個形象化的龍頭, 霸氣十足之餘又目露兇光, 實在令人嘖嘖稱奇。我一邊在佩服一個中三學生的畫功一邊走下樓梯, 卻是越走越心寒 --- 怎樣每一幅名為「中華文化」的作品, 畫的都是龍頭?  有笑的﹑有怒目的﹑有溫柔的, 甚至有一幅畫得像日本沖繩獅子的。

我開始想, 學生(或學校)的眼中的「中華文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堂堂三千年來的文化, 在這間學校卻竟然被壓縮為形象各異的「龍頭」而已。龍是一種虛構的生物, 象徵皇朝﹑權力﹑剛陽, 實在是一個不錯的中華文化符號; 然而, 為甚麼學生只畫龍(或者只有畫龍的作品被公開展示出來), 卻有更多更多的文化沒有被呈現出來。蓋文化涵義之廣, 語言生活宗教飲食娛樂藝術無一不是文化; 蓋中華民族之族裔之多, 不同族裔的文化也各異。兩者交互之下的羅網之大, 決不可能沒有其他的發揮空間(尤其是出現在一門強調「創意」的視覺藝術科), 怎樣全都被壓縮為一個虛幻想像中的權力符號? 我越想越驚 --- 是中國人的奴性作祟, 使得連創作也得走向一個已煙滅的權力符號? 還是學生對於他們中華文化的聯想只限於一句我們歷來掛在口邊卻又不明所以的「龍的傳人」? 

想了好一陣子仍是大惑不解, 惟有帶著疑惑返回崗位工作。在整理生活教育(類似以往的「德育課」)的行事歷時赫然發現原來學屆仍然有舉行「中華狀元紅」的比賽 ---  筆者在中學時也參加過這個聲稱「使當代及下一代華僑華人,繼承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而舉行的活動, 其實是要參賽者拿一本名為「中國文化常識普及標準」的書玩一個open book的填充遊戲, 書中共有幾千條氣目, 簡單地點名一些中國三千年歷史中的人或事, 文學﹑藝術﹑宗教等天南地北一應俱全。為方便學生玩填充遊戲時可快速查閱, 每條條目一般只有數十字, 易讀得很。還記得筆者當年以九十分的成績位列班中的參加者之首(後來才知道當年可以上電視玩問答比賽的, 平均成績都在九十八分或以上), 但事隔三年回首一讀那本「文化常識」, 他媽的會記得才怪 --- 多年都不曾拿毛筆, 哪還知道中國古代哪個書法家擅寫哪一種書法? 生活迫人, 十年也不會返祖國一次, 哪還記得「黔」是甚麼了省份的簡稱? 電視上只演大長今播勁歌金曲, 京劇中甚麼角色帶甚麼面譜who fucking cares? 要不是當年虛榮心及平價來回北京機票連食宿的「交流團」使然, 我想我才懶得玩這甚麼「狀元紅」 --- 拿了一個九十分又如何? 中七考那天殺的文化卷也不見得考得高分!

繼幾年前的「中華狀元紅」興起, 「國民教育」大刺刺以「建立國民身份認同」的重大教育使命殺入教育界, 「中華文化」四隻大字在香港教育堂而皇之的登場。然而, 正所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拋一下爛書包), 在香港這種地方﹑這種生活﹑這種文化﹑這種教育之下搞中講華文化, 其結果就是在校舍周圍貼滿一堆堆疑幻似真又大惑不解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