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七個環保團體建議2020年《施政報告》減廢回收政策立場書

特首將於10月14日發表施政報告,綠領行動、綠色力量、綠惜地球、綠色和平、長春社、環保觸覺及創建香港,7個環保團體一致認為,施政報告應承諾繼續推動以源頭減廢和污染者自付原則,盡快重推《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垃圾徵費草案)。與此同時,將現時僅在3區試行的塑膠回收先導計劃(「中央收膠」),盡快擴展至全港18區,並積極推動更多源頭減廢政策。

延宕15年垃圾徵費拖無可拖

政府自2005年推出「都巿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並建議垃圾徵費後,經過反覆諮詢公眾及其他持份者,終於2018年將垃圾徵費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然而草案在法案委員會經歷16次會議仍未能表決,被迫終止審議。

我們期望特首及相關政策官員勿打退堂鼓,把握2022年任期結束前的所有政策時機,重推廢物收費政策草案,當中亦須認真考慮吸納公眾和議員對草案提出的建議,並作出修改,讓垃圾徵費草案能完成三讀審議通過,令拖延15年的垃圾收費有望於明年落實執行。

岑敖暉提動議促援助12港人家屬 荃灣民政即拉隊走佬

(獨媒特約報導)12名港人遭中國海警拘捕,關押至今已近一個月。荃灣區議會下午開會,岑敖暉、謝旻澤提出臨時動議,促請政府援助被捕者家屬,包括拒絕「官派律師」,讓家屬委托的律師盡快會見被捕人等。民政處、秘書和其他部門的官員即時拉隊走人,要由區議會副主席李洪波負責記錄;動議最後在民主派支持下獲通過,該信件將轉交多個政府部門。

3ED22528-76EF-45C5-B104-6C1A11B3F9A8

民政兩度走佬 催淚彈又唔俾傾

太子站半週年 荷蘭男稱不認同中國政府 承認與42歲經理縱火 還柙候判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太子站半週年,有示威者於旺角一帶聚集及焚燒雜物以作路障。42歲採購經理及31歲荷蘭藉教師當晚將紙張丟入火堆中助燃,後者在警誡下承認因不滿中國政府而作出涉案行為。兩人今日(22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承認一項縱火罪,還柙至下月5日判刑,以等候索取各人的背景報告。

被告鄧振強(42歲)及De Bruin Edgar Willem Aart(31歲)承認於本年2月29日,在旺角山東街與洗衣街交界,無合法辯解而用火損壞屬於香港政府的一個垃圾筒,意圖損壞該財產或罔顧該財產是否會被損壞。

辯方求情指,兩名被告自3月首次提堂起還柙,直至今年5月,控方突然不反對保釋,他們才能獲准保釋。其中鄧因此失去原本月入逾6萬元的工作,至今只能靠積蓄生活,陷入重大的財政困難。

至於荷蘭籍被告則持旅遊簽證來港工作假期,原本在幼稚園擔任英文教師,案發後被幼稚園終止合約。辯方指,案件押後數次以待控方索取法律意見,前後拖延了近7個月,令被告感到沮喪及創傷,雖然他在5月獲准保釋外出,但是滯留香港期間什麼也做不到,亦因疫情而哪裡都去不到,只能靠積蓄過活,可見保釋只意味他投入一個更大的監獄裡,是另一種形式的懲罰。辯方稱,被告現打算服刑完畢便立即離港,可見重犯機會低。

8.31暴動案 證物警再承認失職 將未發生事情寫在口供紙:忘記加返日子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8月31日有市民發起遊行,其後在灣仔一帶發生衝突,多人被捕。其中8人否認暴動罪,當中包括「陣地社工」成員陳虹秀。案件今(22日)在區域法院第10天續審。繼昨日有警員承認處理證物時疏忽職守外,今日亦有警員在盤問下承認失職。負責接收證物的警員陳梓軒供稱,於今年1月22日從另一警員蘇達龍手上接收一個含液體的透明礦泉水樽,惟他在口供紙上稱於1月14日已收到,辯方質疑:「你1月14號都未收到樽,點解寫落去?」,並問:「係咪將未發生嘅事寫落去就話發生咗?」陳梓軒否認,並指忘記加回日期。陳又稱在今個月8日上庭前才發現口供紙有遺漏,最終承認失職。

接收證物的偵緝警員13682陳梓軒供稱,他在此案中處理超過500件證物,於今年1月14日從證物警員蘇達龍手中接收被指屬第四被告龔梓舜的證物,包括背包、一個藍妹玻璃樽、一支伸縮警棍。他將證物封存好並帶回灣仔警署羈留室。於1月22日,陳梓軒從蘇達龍手上接收其他證物,包括一個含液體的透明礦泉水樽,以及眼罩口罩等,亦將它們放到羈留室。

庭上供稱1月22日收到水樽 惟口供紙寫1月14日

38歲地盤工向警私家車掟雪糕筒 刑毀罪成 判囚7個月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10.31萬聖節,大批市民響應號召前往太子旺角一帶悼念「8.31太子站襲擊事件」,期間有人設置路障和縱火,隨後爆發警民衝突。38歲地盤工涉在旺角砵蘭街向一輛警方私家車掟雪糕筒,致汽車泵把上出現3道刮痕。他否認一項刑事毀壞罪,辯稱因私家車突然向他加速駛近,才掟雪糕筒。經審訊後,地盤工被裁定罪成,今(22日)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囚7個月。裁判官於判刑時指被告蓄意掟向載有刑事部警員的警方私家車,被告作為司機,能夠預期行為會令警員不能作即時反應避開雪糕筒,導致危害警員以及尾隨車輛的安全,而其行為亦激起示威者情緒,令人起哄。

求情指被告常自發性參與義務工作 為長者維修電器

辯方在判刑前呈上4封求情信,包括由被告所照顧的獨居長者、街坊、油尖旺區議員及被告親自撰寫。信中內容提到被告經常自發性參與義務工作,如為長者維修電器、搬屋及陪同往醫院等。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今次犯案並非有預謀,亦沒有對其他人造成嚴重損傷,經過兩星期的禁閉被告亦已感後悔及充足反省。辯方希望法庭能考慮非禁閉式刑罰。裁判官劉綺雲一度指,被告在報告中堅持行為目的為保護自己,看不到有悔意,辯方則指被告親自撰寫的求情信有表達悔意,亦承認蓄意作此行為。

聯署聲明:多個新聞工會及組織嚴正抗議警方單方面修訂《警察通例》下「傳媒代表」的定義

警方今日(9月22日)致函四個傳媒組織,公布將會更新《警察通例》下「傳媒代表」的定義。多個新聞工會及組織嚴正抗議警方是次草率決定,我們必須指出,有關指引已實行多年,在實施之前曾經過警方及傳媒代表詳細討論,如今警方卻在完全沒有討論及諮詢的情況下單方面作出如此重大的修訂,一手破壞雙方建立多年的關係。我們要求警方取消是項修訂,否則會採取一切可行、必要措施回應。

警方在來函中聲稱「先後發現有自稱記者的人混入人群,涉嫌阻礙警方工作,甚至襲擊警務人員,增添了警察執法的困難」,並以此為由修訂《警察通例》,在原有「傳媒代表」的定義中移除「持有香港記協或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會員證的人士」,改為「持有已登記為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 (GNMIS)的傳媒機構的身份證明文件的記者、攝影師及電視台工作人員;國際認可及知名的非本地新聞通訊社、報章、雜誌、電台和電視廣播機構的人員」。

此項修訂變相由官方界定何謂記者,根本地改變香港原有的制度,無異於實行官方發牌制度,嚴重影響採訪自由及新聞自由,亦令香港逐漸走向極權管治之路。而警方所指有自稱記者人士阻礙執法甚至襲擊警務人員,僅屬一面之辭,並未提供實證,更與記協或攝記協毫無關連。警方針對兩會所作的修訂,並不合理。

衞生署無提供清真食物 少數族裔機場檢疫斷糧40小時

(獨媒特約報導)有少數族裔港人由印度返港後,於機場禁區等候被送往檢疫中心,40小時間未獲提供清真食物及睡眠空間,前線職員亦疑因語言隔閡,拒絕與他們溝通。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機場檢疫及隔離服務不足,或涉及種族歧視。協助事主的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要求,衞生署及機管局改善前線人員的英語水平,並為有特殊飲食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支援。

【更新】機管局回應指,衞生署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8月18日起於機場中場客運大樓運作,由署方負責運作及檢疫安排,機管局已就報導中的事件向署方了解日後是否有需要作出配合。

衞生署則回應指,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會為有需要的旅客準備清真小食,署方理解不同族裔、宗教有其飲食文化和需要,會盡量配合;中心的工作人員普遍能以廣東話、英語或普通話與旅客溝通,如有需要會要求翻譯員到場協助。署方續指,中心會為身體虛弱或不適的旅客提供卧椅作休息,旅客一般需於中心等候8至12小時,如需要覆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追蹤密切接觸者等,或須等候較長時間。署方指會一直跟進檢疫人士反映的意見,以作出適當安排。

許智峯批警改傳媒代表定義 變相自設發牌制「由行外人管行內人」

(獨媒特約報導) 警方今日向四個傳媒工會發信,宣布將修訂《警察通例》中「傳媒代表」定義為「已登記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的傳媒機構,或國際認可及知名的非本地新聞通訊社、報章、電台和電視廣播機構。」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批評,警方變相自設發牌制度,規管新聞機構工作,斥舉動是「由行外人管行內人」。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表示,警方剔除記協及攝記協會員認可身份,變相設立警察發牌制度,規管新聞機構、妨礙新聞自由及記者工作。他批評修訂從未經任何公眾討論,亦並非由政策局牽頭及諮詢任何傳媒機構,只由警察公共關係科單向公佈,批評舉動是「由行外人管行內人」。

他認為警方可藉此排除不喜歡的傳媒代表,趕絕網媒、公民記者及學生記者,塑造「警察城市」。他強調部份揭露警暴的畫面是來自網媒,例如西灣仔開槍交通警及8.31太子站的警暴事件,指警方隨便修訂無理,「個啲唔係重要畫面咩?嗰啲唔係公眾知情權咩?」

12港人被拘留一個月 區議員促林鄭向中國提移交要求

(獨媒特約報導) 12名港人上月涉嫌「偷越國境」在香港東南海域被中國海警拘捕,31日以來一直音訊全無。多名民主派區議員今向特首辦請願,要求政府回應家屬四大訴求,並向中方提出立即移交12名拘留者。沙田區議員趙柱幫形容事件是港人的政治縮影,指拘留者司法權利被剝奪,一直被秘密監禁,其他抗爭者日後亦可能成為「船上第13人」,呼籲全港關注到底。

D51E481D-76B5-4C6F-A928-58ED2B47929D
趙柱幫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完成通識科檢討 民主黨促保留必修必考

(獨媒特約報導)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去年就中學通識科進行公眾諮詢,並已提交最終報告。民主黨今早到政府總部抗議,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強調,必須保留現時通識科必修和必考的地位。

黃碧雲提到,通識科自2009年一直為必修科,屬當時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以擴闊學生的知識面。她認為,其實應感謝教育界和通識老師,但在政局動蕩下,政府和建制派卻欲打倒昨日的我,將年輕人上街認定為教育出現問題。

E8965220-225E-43E6-BBE0-2C0FB15552BB
黃碧雲

黃碧雲提到,政府不應放棄教育改革的初衷,令學生能客觀分析和辨別假新聞,一旦殺科將更難明辨是非。她促請政府,不應屈服於建制派的壓力,重申應保留通識科的必修科地位。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192
  •  1193
  •  1194
  •  1195
  • 1196
  •  1197
  •  1198
  •  1199
  •  120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