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日本預備傾倒核廢水 《大公報》指摘本地環團「一反常態地沉默」

日本預備傾倒核廢水 《大公報》指摘本地環團「一反常態地沉默」

【獨媒報導】日本正為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污水入大海做最後準備,但東京電力公司近日在核電廠附近捕捉的魚類驗出放射性元素「銫」超標180倍。事件在內地和香港又再度發酵,有研究海洋污染的學者今(9 日)在電台指核污水即使被稀釋,仍殘留放射物「氚」,影響海洋生態,又批評日本行為不道德。《大公報》就將矛頭指向本地環保團體,在社評質疑為何環團「一反常態地保持沉默」,又指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

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2011年福島大地震發生後,部份核電站設施因有裂縫,輻射廢水持續滲漏至海洋,重金屬如「銫」等,經食物鏈傳遞,最終在食物鏈高層累積。他對東電捕捉的魚放射物「銫」超標,並不感到意外。

他解釋若人類進食含有大量「銫」等輻射物質的食物,身體只能將部份排走,殘餘物會滲入骨骼及其他身體組織「出唔返嚟」。而「銫」的半衰期是30年,若輻射物留在體內30至50年,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或細胞病變,嚴重可致癌症,最普遍是血癌。

批日本排核廢水出大海不道德

對於日本以稀釋核廢水的做法,梁美儀表示理論上可以將大型的重金屬清走,但還會剩下重氫「氘水」。他指,該物質較乾淨,對人類的影響比較少,由於其半衰期只是12年,一般國家會將該物質排放到湖泊,待12年後再使用相關水源,「呢個係比較有責任感嘅做法」。

不過,他指日本容許「氘」及以外物質排出大海,但有關物質不能超出某個上限,「即係換句話,佢都知道個處理系統唔係百份百」。他指,「氘」排放到大海後,會聚集一起,並形成垃圾島嶼,其濃度亦會因而增加,最後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日本決意將啲水推出大海,呢個唔係道德嘅動作」。

大公報:環保團體一反常態沉默

《大公報》今日社評標題「核污水非同小可,環保團體何以沉默」,先是一貫官方口徑炮轟日本的行為「極度自私、極不負責任」,又為政府明確表態將禁止相關水產入口,表達「高度讚許和支持」。不過社評的結尾,卻將矛相指向本地環保團體,文章稱「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這個關乎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本港的一些環保團體一反常態地保持沉默,這與其過去一向的高調形成鮮明對比」,《大公報》又質疑「他們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不能不啟人疑竇」。

飲食界指禁食品入口增市民信心

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創會會長黃傑龍在同一節目表示,福島附近的縣份如宮城、岩手、茨城和千葉縣的水產有機會被禁止入口,就算可以進口,都需要接受嚴格達6週的檢測和控制。他指,2011年福島事故後,宮城和岩手縣當時不受本港食安嚴格控制,當地盛產蠔、鮑魚和帶子等水產,相信需要找替代品。他認為,政府禁止入口有關食品令市民對食物有信心,反對業界有利。

葛珮帆稱加工食品不受限制 憂有漏網之魚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同一節目稱,不少市民對於日本不顧國民及其他地方市民的反對一意孤行排出核廢水,感到非常憤怒。她認為,日本在福島第一核電廠港灣捕獲輻射超標180倍的海魚,是對香港社會的一個警號,又稱福島附近4個縣的進口加工食品不受限制,不少日本進口食品亦無列明原材料產地,擔心會有漏網之魚,促請政府盡早禁止福島附近縣市的食品入口,並加強對日本進口食品抽查 。她指,已去信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要求下周二討論有關事宜。

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昨(8日)在報章稱,海魚輻射超標180倍,反映核廢水對食物安全所做成的風險「絕不是學術討論」,並稱將禁止進口福島一帶沿岸最高風險縣份的水產品。梁美儀表示,政府的食物把關一直做得很好,著市民無需擔心,「𠵱家個情況比2011年好好多,因為當其時大量高輻射性污水排出海洋,𠵱家個劑量低好多,所以大家唔需要過份擔心」,又認為日本排出核廢水後,港府會加強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