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高官可否停一停?

高官可否停一停?

最近,有傳媒報導,12月底開始,有路牌從「全真字庫(港人版)粗黑體」轉至「文悅古典明朝體」,大量網民表示新字體的線條過幼、難以辨認,亦有市民表示新路牌達不到清晰易明的實際功用,影響駕駛安全,浪費公帑。

據明報報導,政府曾於上年5月在立法會文件中提及該小區街景美化工作項目。在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及防治鼠患工作的進度」討論項目中,文件中有一分項為「改善市容的工作展望」,其中路政署建議為3個高行人流量地點進行小區街景美化工作,包括:中環港外線碼頭、大圍港鐵站及荃灣路德圍更換特色街名牌。署方欲以增加濃厚的文化氣息作更換的原因,然而市民有很大迴響指勞民傷財。道路研究社亦指,線條過幼,遠距離觀看下字體難以辨認,增加駕駛安全及風險,可見此措施增加市民的反感,認為政府沒有考慮到街牌的實用性和使用者的便利。

必須指明,筆者並非否定署方嘗試創新;且或許確實認為新字體可改善市容,看似喚然一新。但是,路牌做給誰看?大量市民反映新街牌的清晰度低,遠看難辨──這些街牌,若不是造給人看,難道是造給鬼看?

筆者除了清晰表示反對更換更多路牌外,亦對路牌事件背後的隱憂表示關注。

一、 政府內部及官員及議員缺乏與市民的共同意識。希望官員停一停,不是想阻礙「由治及興」,而是可否在決策時思考一下決定對市民的影響──使用者表示難以辨認,路政署則回覆「可正常提供功能」。確實地,身處平衡時空可能難以理解市民的不滿,「換個路牌洗唔洗咁大反應?」、「其實唔係咁難睇」;但當這些決策影響我們時,亦希望有更多開放討論才能張開眼睛。停一停是希望高官可思考正引領香港的方向,你和我們活生生的市民之間的連繫仍剩下甚麼。

二、 縱使政府內部有不同意見,可能難以反映。有市民感到困惑,為何整個部門都沒有表示顧慮?港澳辨主任夏寶龍於上年年底曾囑咐要「下情上報」、「上情下達」,上情便到達了,每天亦在轉播,但「下情上報」卻不知報到那裡。以這次影響所有市民的路牌事件為例,下情可上達到那裡?普通市民可跟誰反映?是該區區議員、1823專線、還是立法會議員?網上顯示了很大程度的民情後,署方、局方會否有實際行動回應市民的評論?現時政府內部了解市民意見的機制為何?

三、現時制度欠缺制衡的空間。在「一國兩制」下,若有「去兩制」的情況出現﹝儘管現時的「兩制」已與部分人的想像有相距﹞,甚或變本加厲,欲影響香港多元的本質,又有甚麼可捍衛香港賴以自豪的獨特性和競爭力?理想地,政策釐定過程中可以有不同意見的討論和思辯,亦不需擔心發表意見後會有後果;實際上,我們只能期望公共政策不會被私有化,而我仍想守望希望的權利。

更重要的是,「新」「舊」路牌讓我們理解到那一款是我們更喜歡的,「新」與「舊」的分別為何,甚麼對我們來說仍然重要的,甚麼我們仍然想保留的。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