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蔣旻正談香港的教育與未來

蔣旻正談香港的教育與未來

記者、攝影:廖啟竣、Joeraio、Maud SHING
編輯:一九九四
插畫:Error Wong
參考資料:蔣旻正議員辦事處資訊、香港教育局統計

2020年5月4日,文憑試中文科延期後開考,他向北區區議會社區建設及環境改善委員會告假,為的是以自修生身分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他成為了首位因應考文憑試而缺席區議會會議的區議員。他是一名教師,亦是現任北區區議員(鳳翠)。他,是蔣旻正。

「區議員的工作不單單只是通水渠、整路燈,而是要最大努力去回應選民的期望。」

區議員 vs 教育者

蔣旻正身為北區區議員(鳳翠)、地區設施及文康事務委員會主席,同時亦是補習教師。蔣旻正認為「區議員的工作不單單只是通水渠、整路燈,而是要最大努力去回應選民的期望」,而他回應的方式便是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帶入區議會當中。

不同於以往「飛仔入冊」的刻板印象,因2019年開始的社會運動而被捕的在囚人士,當中不乏高學歷人士、名校生、資優生。蔣旻正從香港眾志的講座中掌握到區議員探訪被捕人士權利,從而想到利用區議員公務探訪的形式提供學術支援,幫助解決懲教署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此外,北區中學校長會曾於今年七月向北區區議會申請撥款,用於舉辦「北區中學聯校普通話演講比賽」。於北區土生土長的蔣旻正,驚訝於北區中學校長會從來沒有舉辦以北區中學生母語為主的粵語演講比賽。他認為粵語既能讓本土學生以母語更好發揮,也能鼓勵跨境或新移民學生融入本土粵語文化,故此動議要求議員就該比賽語言表態。結果以一票英文、一票客家話,其餘委員全部投票粵語的表決結果,委員會要求將比賽語言由「普通話」改為「粵語」,否則不會撥款。然而礙於政治壓力,北區中學校長會撤回其撥款申請。

蔣旻正亦有為被捕人士補習,在日本產經新聞以「不能捨棄被逮捕學生」(逮捕された学生を見捨てない)作報導後,更在網上收到不少攻擊性留言。對此,蔣旻正苦笑道「佢哋話我唔好好做區議員,只係顧住幫暴徒學生」。他表示很感謝區議員助理團隊及教學團隊的成員時常與他交流想法,幫助他平衡區議員與教育者的身份。蔣旻正認為時間分配最為重要,區議員工作時間較為彈性,於區政較多時專注於區議會工作,而其他文書工作(如準備教材、議案)則可於晚間進行,「資源尚算平衡」。

疫情下的教育與衝突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大人被迫「Work From Home」的同時,學生亦迫於無奈需要「Study From Home」,其中跨境學童更是復課無期。根據香港教育部局統計,本港跨境學生主要集中在北區,全港51.9%跨境中學生(3,942人)和36.8%跨境小學生(7,067人)均就讀位於北區的中小學。面對北區跨境學童與本地學生之間的比例增長,問及會否擔心近年政治事件激化學生之間的分歧,蔣旻正指出在政治事件出現之前,語言隔膜已常引起衝突。雖然存在擔心,但他指出跨境學生亦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他們大多是因為不甘心規限於內地的教育制度、或是認為香港的前途更好,才因此選擇香港就讀,香港學生所有的批判性思想可改變跨境學生固有的思考模式,不同的價值觀亦能刺激學生們多學、多想、多反思,從而成就彼此「互相尊重的學習過程和共融的自由思想」。

面對被疫情剝奪的日常學習機會,蔣旻正表示「學習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在疫情影響下,師生之間的溝通由面對面的交流,變成隔著冰冷螢幕的網上會議。儘管師生們努力維持「停課不停學」,現時最流行的視像會議系統Zoom卻被揭發存有保安漏洞,多國亦開始禁止學校或機構使用,令香港的教師們存有不少疑慮。蔣旻正指「身在內地的學生使用Zoom有被中國政府監控的風險,令本港教師擔心自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會否同樣被監控,使教師身處於白色恐怖中」。

DSC_2166_

紅線的邊緣

應屆中學文憑試(DSE)的歷史科分題「日本於1900至1945年對中國帶來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引起爭議,教育局以「傷害民族感情」為由,越權要求考評局取消該題評分。是次事件的司法覆核案中,高浩文法官在判詞指出多名政府高官的公開發言無庸置疑會令不少市民認為政府可能是特意遏止任何人就該題目表達意見、限制人們如何回答該題目。

此外,《人民日報》曾於2019年9月發表評論文章,批評通識教育變成「新的政治角鬥場」。一年後的2020年8月,在香港教育局的建議下,多本通識科教科書就多個涉及政治、歷史、中國大陸和香港關係的議題作出修改。有書商在通識教科書刪除「三權分立」、「警方執法侵犯人權」等字眼;刪減「公民抗命」的討論;在提及「本土意識」、「民主派」時,改為用「本地意識」和「非建制派」等字眼;而有教科書減少了「六四事件」的篇幅,移除涉及坦克的圖片,淡化中國人權爭議和維權事件,例如刪去2011年中國廣東「烏坎村事件」、孔子學院爭議等內容;亦有書商在教科書地圖上把台灣稱作「台灣省」。

以政治立場凌駕於教育

「考卷的標準答案不等於學生應有的自由思想。現時香港社會才是體現了「求學不是求分數」的真諦。」

面對寒蟬效應,蔣旻正認為歷史科試題被取消與通識教材被刪減的手法是一脈相承的:「歷史科與通識科背後的思維模式是一樣的,考驗學生能否以資料分析利弊或有條理地解說多大程度上同意議題」,但在教材與試題被刪減的情況之下,學生或會被答題控制思考方向,只能單一面向地回應「只利無弊」或「只弊無利」。蔣旻正直言,現時教育局的手法令人擔心中國專橫的教育控制會延伸過渡至其他科目,例如中文文學中不少批判極權的古文在未來也許亦會面臨更進一步的打壓。有消息指,考評局向學界建議,在明年文憑試中文科刪去《岳陽樓記》和《六國論》兩篇範文,而巧合的是此兩篇古文分別以憂國憂民及政權破滅為題。

從教育局手上奪回教育權

對於本港教育界的未來發展,蔣旻正指出香港教育的優勢在於多元化及國際的認可性,若香港全面教育倒退,將失去其意義。例如香港的中文科目向來需考核學生聽、說、讀、寫四項綜合能力,兩岸三地中亦只有香港的教育如此多元【註:內地高考的中文科只需考核讀、寫能力】。現時教育局提倡廢除中文科的聆聽及說話二卷,蔣旻正認為此舉無疑是變相令香港的教育模式與內地接軌,令一眾教育界人士感到震驚,他擔憂在教育局的「全力以赴」下,不同學科在未來亦會面臨「退步」的情況。

蔣旻正與一班教育界同工商討後,決意提倡成立「教學專業議會」,由教育專業工作者以民主程序選出委員,「接管」教育局就教師註冊及處理投訴的一切權力。他指出「專業界別不應被政府監控」,尤其教育是社會的未來,他期望此專業議會,不只是提供協助予因政見不同而受影響的教師,而是幫助教育專業工作者能真正當家作主。現時北區、西貢、油尖旺三區區議會均已提出有關的動議,要求即時成立「教學專業議會」。

DSC_2181_

然而,此「對抗行為」導致《文匯報》以《制衡失控議會,蔣旻正圖設違法機構顛覆教局》為題撰文,批評蔣旻正危言聳聽。當問及會否擔心在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被DQ【註:Disqualify,指取消參選資格。蔣旻正於今年7月宣布出戰立法會教育界,惟政府引用引用《緊急法》取消選舉】,蔣旻正笑言「我加入功能組別就是為了要廢除功能組別」,他認為「在不公義制度中的不公義行為」會加速社會大眾對政權制度的不信任,「這是好事」。

社會需要進步的聲音

由於中學文憑試的國際公信力有下降趨勢,不論本地學生還是跨境學童,本港學子未來或需面對嚴峻的出路問題。除本地升學外,外國升學固然為一選擇,但一眾基層學生卻未必能夠負擔。對此,蔣旻正期望未來能夠做到「國際大學公開試平民化」,令一眾學子能有更多選擇,他笑稱此為「教育界的國際戰線」。

最後,蔣旻正寄語香港能改變「一場考試定生死」的風氣,期望教育界能擁有結構性的轉變,不應以答案鉗制學生的思想模式。『考卷的標準答案不等於學生應有的自由思想』,他說『現時香港社會才是體現了「求學不是求分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