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記憶中大

早在中學時代,已渴望成為中大的一份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大的青蔥景致。在吐露港畔,中大的建築物散佈在校園不同的位置,跟大樹們、小花們、草坡們安靜的獃在一起,亦因為中大的群山翠綠,中大早已是觀鳥的好 . . .

早在中學時代,已渴望成為中大的一份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大的青蔥景致。在吐露港畔,中大的建築物散佈在校園不同的位置,跟大樹們、小花們、草坡們安靜的獃在一起,亦因為中大的群山翠綠,中大早已是觀鳥的好去處。

1996年的那一天,我終於如願成為中大的成員,入讀中文系、成為逸夫書院的宿生,走在百萬大道、走在士林路、走在長命斜,聽到的是鳥語跟風過樹葉交織的妙音、嗅到的是草香花香,還有吐露港來的海洋氣息。

我驚覺,我是身處如避世般的環境。

中大的環境,塑造出中大人都是質樸無華、愛寧靜的特質。我們不愛刻意競爭,卻擁有非凡成就;我們身處山城,卻跟社會的脈搏一同跳動。凡此種種,都是源自中大的環境,沒有中大的花鳥蟲魚,就沒有今天的中大;沒有中大的山水傳奇,就沒有今天中大人的成就。中大的一草一木,見證著中大自1963年以來在馬料水的成長,它們是我們的寶貴資產,也是我們的長輩,可是,在大興土木之時,中大卻開始變得庸俗,庸俗化的舵手,竟是一眾的管理層,更可惜的是管理層當中,不少更是中大的校友!

記憶中,大學的建築物及內部陳設,都很切合教育所需,沒有多餘的奢華,卻有一種叫人努力堅持的感覺,當年潤昌堂、碧秋樓、人文館、鄭棟材樓、太古堂內的一檯一椅,都有深重的傳統與歷史,雖然座位不見得很舒適,但又有甚麼問題?學習就是要刻苦,要堅持。

今天,很多建築物都被淘空了傳統與歷史,換來的,對學習沒有用處的華麗裝飾,過份舒適的座位,換來是催人入夢的作用......更甚的,是新的建築高聳入雲,從對岸的馬鞍山眺望,只見格格不入,冰冰冷冷的玻璃幕牆,把中大與自然的融和撕裂,今天我回到中大,一切都變得陌生,都變得好像跟我沒有關係。陌生與親切的距離,造成了心靈上的不安。

中大,還是我的嗎?

很多校友說,中大已變得庸俗,過去在吐露港畔的人文風景,逐漸被城市化、奢華化侵蝕,由年前范克廉樓的改善工程,將snack bar外圍加上玻璃罩、在學生活動中心鋪上地氈、在coffee corner加設沙發,都令人啼笑皆非,作為大學,中大似乎將資源都用在錯誤的地方上去了。

今天,中大因為「發展」而「破壞」,老師、學生、校友起來反抗,作用有多大,我不知道,但希望校方知道,中大上下,都希望中大的傳統,在大學發展之時,得到充分的尊重及珍惜。我們的核心價值是人文素質,而不是在沒有靈魂的奢華,藉此,感謝一班為了保護山城而不計較付出的中大人,你們的努力一定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