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仔

香港仔

最近看了幾部電影,分別是香港、內地和日本的作品。說來有趣,電影裡的人物,不約而同都有一些難以啟齒的秘密、心結之類,飽受壓抑和困擾。

巧合至此,難免令人懷疑,戲中主角那些欲說還休的無奈、說不出口的窘迫,不知與近年這些地方的政治和社會情勢有沒有關係?

別笑我太「政治化」。事實上,社會氣氛與個人情緒大有關連,有時甚至被潛移默化而不自知。即使再樂觀積極的人,面對混亂紛擾、看不見曙光的局面,總有灰心沮喪的時候,就如當年SARS襲港,每天聽到幾十人染病而死,全城草木皆兵的情況,試問心情怎麼開朗得起來?至於風高浪急之中,能否繼續抖擻精神,就看各人的EQ修為了。

首先看的是《香港仔》。

說到底是關於香港人的故事,加上風評不錯,因此對《香港仔》頗有期待,可惜還是失望。

電影開始時,只用了少許篇幅,就把三個家庭、男女老幼的親屬關係、各自面對的困局與問題有條不紊地呈現,絕不令人混淆,可見導演彭浩翔說故事的能力不弱。每個人物的處境和經歷顯然都經過精心設計,相信無論來自哪個階層的觀眾,總會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然而,《香港仔》令我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把這些「是他也是你和我」的故事拍砸了。明明是香港地尋常百姓家的生活,也不乏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甚麼愈看下去,感覺愈疏離,彷彿我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生物?不知為何,人物的對話和交流,看上去都很虛幻,沒甚麼生活的質感。大概因為我天生思慮太多、糾結難解,總覺得如果鬱積多年的秘密和心事,那麼容易一鼓作氣戳破了就雨過天青,儼然甚麼也沒發生過的話,那也未免太兒戲了。受過傷的人都知道,即使傷口癒合了,不再疼痛,那疤痕也永遠不會磨滅。即使磨了皮,記憶也不會湮滅,除非腦袋出了問題,另作別論。即使故意避意不談,也不等於可以把記憶抹去。更何況,人總會口是心非、雙重標準。某一件事,人家去做興許沒所謂,但自己或家人去做,卻總是諸多顧慮,甚至誓死不從。憑甚麼如此篤定,一句隨口而出的閒話就是金科玉律,可以從此安枕無憂?

另外,編劇已刻意安排公共房屋、唐樓和新型豪宅為三個家庭的住宅,明顯是為了迎合不同階層的觀眾,但陳設同樣刻意求工,反覺失去了應有的生活氣息。兩段夢境尤其如此,接榫處突兀無比,那些模型布景和道具也跟整體感覺格格不入,就像時刻提醒我:「各位觀眾,你們在看戲。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正是「未曾深愛已無情」,還沒來得及投入其中,早已被人趕出場外。至於戲裡的老父沒頭沒腦哼起《帝女花》〈庵遇〉那一句:「飄渺間往事如夢情難認」,同樣不倫不類,令人莫名其妙。他既非新近喪偶,故事裡也沒有說明兩人感情如何,而且他早有新歡,還要認甚麼情?如果說他跟子女感情欠佳,那是因為新歡出身卑微之故,又與《帝女花》山河變色、人如芻狗的興亡之感有何相干?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