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運輸署亂計載客率亂改巴士線(下)

運輸署亂計載客率亂改巴士線(下)

攝:周頌謙

運輸署亂計載客率亂改巴士線(上)

更進一步說,即使是載客率本身,其計算方法也還是充滿了問題的。巴士本身的載客能力,實質上與鐵路車廂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即為當局所認定的載客能力,與實際運作中的情況相比,當局的數字常常是嚴重高估了的。

這種情況在我們進行客量調查的時候常常出現:在全車廂都擠得不能動,所有法定空間都已佔用完畢,甚至使用了法例規定的黃線以外空間,幾乎每個乘客都是貼著玻璃站立時,如將車上人數仔細數一次,就可發現實際載運的人次時常比法例規定者少一成,甚至更多!如以法例規定的區域計算,核准與實際之間的落差則會更加明顯。但當局計算載客率的基數,正正就是基於這些在實際操作中幾乎不可能達到的數字而來的。

至於另一種更離譜的計算方法,則為用路線表令(Schedule of Service)中提供的每小時最低可載客人次來作為基數。由於種種原因,路線表令中的車輛與實際使用的並不一致,但若仍然用路線表令的數字來作基數,則那些在文件上記載為雙層車輛,實質只用單層車輛營運的路線,其載客率便幾乎永遠不可能超過50%!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載客率本身是否應該相信,也都成了嚴重的問題。因此在看文件時,我們總是不得不在看到一半後前去實地觀察,否則根本難以作出恰當的判斷。

由於載客率有著如此嚴重的問題,而近年來也已有不少人看穿了當局的把戲,所以當局和營運商還有兩個辦法來給自己弄塊遮羞布:

第一個方法是對載客率避而不談,只提每日乘客數字。這樣可以避免提到該路線的繁忙時段載客率,同時也可以使人們覺得乘客數字十分龐大,因而對建議輕易同意。這招的使用例子不少,如2013年時建議14X與219P兩線合併時,便只提及14X線每日總人次為1100人,卻不敢明言以載客率論,該線每班平均只有11%的客量!若真按當局指引,應該取消的便不是219P線,而是14X了!另一方面,在本年度提出大幅延長路線至小西灣的18X線,更是不肯說出任何有關總客量的數字,要讀者們把文件中僅有的數字進行推算,才最終得出該線全日使用量僅得2200人左右,與總班次對照,也是只有兩成左右的載客率!

第二個方法相對比較新奇:用每輛營運車輛的每日載客人次來表達乘客數字。這個方法以前似乎沒有用過,但在最近的觀塘延線諮詢文件中卻首次出現。當局以每輛車每日平均只接載800人,客量偏低為由,建議在觀塘延線通車後取消212線。但只要仔細一想,立刻就可知客量低落的說法絕不成立。根據文件提供的資料,該線共用9部巴士行走,若每日每輛車接載800人,則平均每日客流已達7200人,即使其載客率僅有58%,但和前段提到的那些路線相比,212線的使用人次顯然要高得太多了。然而這一切,當局卻可以用一個模糊不清的數字蒙混過去,這也可以說明,在當局的長官意志面前,數字只是一個任意操弄的玩物罷了。如果這次嘗到甜頭,大概其後我們會見到更多使用第二個方法表述的資料。

我們費了這許多的精力來整理載客率的涵義和表述方法,其實只是為了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市民是應該對自己平日生活中密切接觸的事務有相當認知的,而這些認知的主要來源之一,即為當局提供的資料,故此當局的資料不能存有太多的個人意志。但目前當局在數據的表述方式和處理方法之雙重標準、夾帶私貨,即令熟悉本區情況的區議員也有時候感到混亂不堪,難以理解,何況一般市民?如果當局是想借這類手段來包裝自己的長官意志,那麼,我們也有必要指出這種包裝是毫無意義的。同時,我們也並不認為單一的數字便是唯一足以說明真相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實際環境中的使用情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才能真正為香港的交通系統作出有意義的規劃和建議。